列宁格勒围城战

納粹德國對蘇聯城市列寧格勒實行的包圍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列寧格勒圍城戰map

列宁格勒围城战,或又名“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语: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德语:Leningrader Blockad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为了攻占苏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10],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直至1943年1月18日苏军才开辟了一条通往城市的狭窄通路,到了1944年1月27日才最终获得解放,共计被围872天[11]。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该军事行动至少有过千万军民伤亡,单是苏军已有最少300万名士兵伤亡(未计撤退)[12]、140万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4][1][2]。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员伤亡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长崎市原子弹爆炸。单场战争来看是为史上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最多的战争。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其他战役多。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分[13][14]

事实速览 列宁格勒围城战, 日期 ...
列宁格勒围城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的一部分

1942年围城期间涅瓦大街上的列宁格勒市民
日期1941年9月8日—1944年1月27日
(2年4个月2周又5天)
地点
 苏联列宁格勒
(今 俄罗斯圣彼得堡)
59°55′49″N 30°19′09″E
结果 苏军胜利,德军解除包围撤退
参战方
 德国
 芬兰[1][2]
海军支援:
 意大利[3]
 苏联
指挥官与领导者
纳粹德国 威廉·冯·里布
纳粹德国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
芬兰 卡尔·曼纳海姆[4]
苏联 马基恩·波波夫
苏联 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
苏联 格奥尔基·朱可夫
苏联 伊万·费久宁斯基
苏联 米哈伊尔·霍津
苏联 列昂尼德·戈沃罗夫
兵力
725,000人 930,000人
伤亡与损失
纳粹德国 北方集团军群
1941年:85,371人阵亡、受伤或失踪[5]
1942年:267,327人阵亡、受伤或失踪[6]
1943年:205,937人阵亡、受伤或失踪[7]
1944年:21,350人阵亡、受伤或失踪[8]
总计:579,985人伤亡

苏联 北部方面军
1,017,881人阵亡、负伤或失踪[9]
2,418,185人负伤或生病[9]
总计:3,436,066人伤亡


平民[9]
642,000人(围城期间)
400,000人(撤退)
关闭

解放列宁格勒的1月27日后来被俄罗斯政府列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15]

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背景

夺取列宁格勒是阿道夫·希特勒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原定的3个战略目标之一。列宁格勒是沙皇俄国旧都及十月革命的发生地、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驻地,和拥有众多兵工厂的工业重镇[16]

希特勒对攻占列宁格勒信心十足,因此他已要求印发在市内的阿斯托里亚酒店进行庆祝胜利的邀请[17],虽然希特勒攻占该城之计划失败,这两年半的围城战仍造成对现代化城市最大的破坏和最大的人员伤亡[18]

围城战以德国国防军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芬兰军队从北方支援,是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之一部分[19]。围城战开始于芬军在卡累利阿的攻势及德军在列宁格勒南部住宅区的进攻结束之时。当进攻被阻止及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被调往莫斯科后,德军开始认真准备围困该城。苏联的格奥尔吉·朱可夫将军注意到这个变化并在列宁格勒准备迎击德军之进攻[20]

1941年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1、顿涅茨克平原第2、莫斯科第3”[21]。从1941年8月德国国防军到达城市外围至1944年1月围城战结束,列宁格勒的战事主宰著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东线战场北部地区的战略决定[4]。1941年8月所有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线被切断,该市在陆上被北面的芬兰军队及南面的德军所包围[22]

Thumb
1941年,列宁格勒市内大教堂上的高射炮

美国租借法案对列宁格勒的食物及物资供应开始于1941年的最后3个月,同时英国及美国在1942年及1943年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增加了这方面的支援力量,对被围困于市内的居民及苏联守军给予支持,从1941年至1942年之后连续的3个冬季,冰封的拉多加湖上的生命公路被用来减轻市内物资的供应压力。

对列宁格勒的轰炸及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就一直持续[23][24],1942年5月17日国际海军K舰队(包括芬兰、德国及意大利海军舰艇)部署在拉多加湖,在巡航行动中,K舰队切断了在湖南部对列宁格勒的物资供应线。1942年8月德国计划了另一个攻占该城之行动,代号为“北光行动”,但北光行动被苏联红军的“锡尼维亚攻势”预先破坏了并因此被取消[25]

根据希特勒的书面命令,在守军防守区域外之俄国沙皇大部分皇宫,包括叶卡捷琳娜宫彼得宫城罗普恰(英语:Ropsha)、斯特列利纳加特契纳、及其它历史地标均要被劫掠及破坏,大部分艺术品被运往纳粹德国[26],在为期33个月的围困中,在大量列宁格勒的工业、工厂、学校、医院、运输设备及基础设施、机场及其它地区均被空袭及长期炮轰。

德军的围困最终因苏军在1943年1月17日开始的伊斯卡拉行动而中止,该行动在拉多加湖岸边建立了一条狭长的走廊。围攻终于在1944年1月27日,因朱可夫元帅的攻势即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而结束。

Thumb
11岁女孩坦雅·萨维切娃的日记。她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饥饿情况,以及她祖母、舅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死亡,日记的最后写到:“只剩下坦雅自己。”在围城结束后,她死于营养失调;她的日记曾在纽伦堡审判中被作为证物展示。
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准备

德军的计划

威廉·冯·勒布陆军元帅指挥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主要目标列宁格勒,冯·勒布的计划是在行进间攻占该城,但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及希特勒召回第4装甲集群,他因此在到达拉多加湖湖边后改为围困该城,同时尝试包围该城及与由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率领的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以东的斯维里河会师[27]

芬兰军队当时是位于列宁格勒北面,德军则攻占了位于该城南面的地区[18]。德军及芬军均希望封锁列宁格勒,以切断该城对外的一切连系[28][29][2][27][30][31]

列宁格勒防御地域

1941年6月27日列宁格勒当局市议会组织了平民的第一次响应,翌日全市市民被通知进入危急状态,随即有超过100万名市民被动员以修筑防御工事,在沿城区域构筑了数条防线,以击退从北面及南面入侵的敌军[2][4]

其中一条防线从卢加河入口处至丘多沃加特契纳红村普尔科沃,途经涅瓦河,第二条经彼得宫城到加特契纳、普尔科沃、科尔皮诺巴甫洛沃,另一条是对付芬兰人,即卡累利阿要塞区从1930年代开始已被建立在列列宁格勒北部郊区及现在重新投入使用,全长190公里的树木路障、635公里的铁丝网、70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5,000个地面和树木炮座和混凝土炮座与25,000公里的露天堑壕阵地被民众建设或开凿出来,连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大炮也被拆下来部署在列宁格勒南面的普尔科沃高地上。

建立包围圈

在最初的攻击行动中,德国第4装甲集群从东普鲁士进占了普斯科夫,在进攻列宁格勒的行动中到达附近的卢加及诺夫哥罗德,但是在该市以南遇到了顽强抵抗而停止前进,另外德国第18集团军的350,000名士兵却远远落后 - 在苏军西北方面军撤向列宁格勒后才能向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推进,7月10日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相继失陷及第18集团军到达了纳尔瓦及金吉谢普,从此地经卢加河防线向列宁格勒前进,由此封锁了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地区,最终之目标是从各方向孤立包围列宁格勒,而芬兰军队则被预计沿拉多加湖东岸推进[32]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0 sources

战斗序列

Thumb
1941年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攻入苏联示意图
珊瑚色是直至7月9日、粉红色是直至9月1日 、绿色是直至12月5日

德军战斗序列

芬军战斗序列

苏军战斗序列

  • 北方面军(马基恩·波波夫陆军中将)[35]
    • 第7集团军
    • 第8集团军
      • 第10步兵军
      • 第11步兵军
      • 独立单位
    • 第14集团军
      • 第42步兵军
      • 独立单位
    • 第23集团军
      • 第19步兵军
      • 独立单位
    • 卢加战役集群
      • 第41步兵军
      • 独立单位
    • 金吉谢普战役集群
      • 独立单位
    • 独立单位

第14集团军防守摩尔曼斯克及第7集团军守卫拉多加湖及卡累利阿;因此他们没有参加最初的围城战。第8集团军最初是西北方面军的一部及通过波罗的海撤退(第8集团军在7月14日被转到北方面军)。

切断对外连系

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21]。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4],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普兰的其它地方,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包围列宁格勒

Thumb
列宁格勒围城战所引发的饥荒[36]

芬兰人的情报帮了希特勒很大的忙,因为芬兰军队破译了苏联的军方密码及能阅读到苏军低层间的通讯,他会定期性的要求有关列宁格勒的情报资料[4],芬兰在巴巴罗萨行动的角色已在其第21号训令中说明:“大批的芬兰军队有一个任务,根据德军北翼的进展,向拉多加湖西岸或两岸进攻,以求牵制尽量多数量的苏军”[37]。当德军在8月30日到达涅瓦河后,与列宁格勒连系的最后一条铁路被切断,9月8日当德军到达拉多加湖附近的什利谢利堡时,与列宁格勒的陆上连系亦被切断,9月8日对该市之炮轰造成178处火灾[38],由阿尔弗莱德·约德尔上将在10月7日签发的希特勒指令重新提醒禁止接受投降[39]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芬兰和德国

1941年8月芬兰军队已推进至距离列宁格勒北部住宅区20公里内,从北面威胁该城,及经拉多加湖以东的卡累利阿地区从东面攻击列宁格勒,但是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住宅区以外数公里旧日苏芬边境之卡累利阿地峡上停止了前进,当他们在9月7日到达东卡累利阿(列宁格勒东北160公里)上之斯维里河后,芬兰最高统帅部拒绝了德军请求以空军攻击列宁格勒及没有向南再前进,在东南面,德军在11月8日攻占了季赫温,但是未能再向北与芬兰军队在斯维里河河会师以完成对列宁格勒之包围,一个月后沃尔库霍夫方面军对德国国防军发动反攻,将德军从斯维里河击退至沃尔霍夫河防线[2][4]

Thumb
希特勒在1942年于列宁格勒以北200公里芬兰境内的伊马特拉与芬兰元帅曼纳海姆及芬兰总统吕蒂进行会议

1941年9月6日,曼纳海姆因该战役而被授与铁十字勋章,德军高层的约德尔上将带同该勋章及希特勒的一封私人信件到达赫尔辛基,曼纳海姆之后更穿上整齐军服与希特勒拍照[40][41]约德尔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鼓励继续对苏联的进攻,1941年时的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在芬兰国会进行数次演说时讲该战争的目的是在东面取得更多土地及形成一个大芬兰[42][43][44],但是战争结束后,他说:“1941年8月24日,我到达曼纳海姆的司令部,德军要求我们越过旧时的边界及继续对列宁格勒的进攻,我当时说攻占列宁格勒不是我们的目标及我们不应攻占它,曼纳海姆及国防部长华登经我同意及拒绝德国人的要求,军方将领,结果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况:德军不能从北面攻占列宁格勒”。之后发现芬兰对列宁格勒没有系统性的炮击和轰炸[18]

当时芬兰军队最接近的位置──距离列宁格勒市中心只有33-35公里和芬兰军队进攻的威胁使市内的防守更为复杂化,在这方面方面军司令波波夫没有调动在芬兰军队当面之守军以部署迎击德国国防军,因为这些部队需要支援第23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的防线[45],1941年8月31日当芬兰军队推进到在芬兰湾至拉多加湖沿岸之间在1939年旧日的边界时,曼纳海姆命令停止进攻,芬兰只是继续小规模的攻击以缩小在别洛奥斯特洛夫及因格里亚省包围圈,因为它们威胁到芬兰军队在由芬兰湾沿岸至沃克西河南岸的据点[46]

当芬兰军队在9月的头一天到达该线后,波波夫所受的压力有所舒缓,令他可以在9月5日将两个师调往南面以迎击德军[47],但是1941年11月芬兰军队发动另一个攻势指向列宁格勒及渡过谢斯特拉河,但在列宁格勒北部住宅区以外20-25公里的谢斯得罗列茨克及别洛奥斯特洛夫被迫停止前进[18][48],没有从芬兰来源的资料关于这攻势及任何报告指挥当时任何突然多出的伤亡数字[49],另一方面苏军在11月8日晚上曾收复了联帕拉湖以西1公里的一个叫Munakukkula的山头,但芬兰军队在翌日早上就重新收复[50],在之后的1942年夏季,一支特别的国际海军K舰队由芬兰、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海军舰艇编成,由芬兰指挥,其目的是非在拉多加湖水域巡逻及在拉多加湖袭击列宁格勒供应线[23][24][1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防御行动

列宁格勒(Leningrad Front)之最初防御由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负责,由第23集团军防守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北部地区,第48集团军则防守从芬兰湾到斯卢茨克曼格纳地区,后方是列宁格勒要塞地域、列宁格勒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及其它行动单位。

围攻

1941年9月列宁格勒与沃尔库霍夫方面军(由基里尔·梅列茨科夫指挥)的连系被切断及防守区域共有四个集团军:北面的第23集团军、西面的第42集团军、南面的第55集团军及东面的第67集团军,而第8集团军则负责与拉多加湖舰队合作共同防卫通往市区的生命之路,对城市的空中掩护由苏联第6空军集团军及波罗的海海军航空兵单位负责。

对保护1,400,000名平民的防御行动是列宁格勒反包围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及由安德烈·日丹诺夫、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和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负责,另外守军亦与由弗拉迪米尔·崔比斯海军上将的波罗的海舰队合作,主要参与撤出平民行动的拉多加湖舰队由V·巴拉诺夫斯基、S·V·梅尔尼琴科、P·A·特拉日宁及B·V·Khoroshikhin率领。

炮轰

1941年9月8日德军开始大规模包围该城,切断了列宁格勒及其住宅区的对外物质补给线,由于未能扩展其攻势,及面对格奥尔吉·朱可夫所组织的防守,轴心国改为围攻该城共872天。

对列宁格勒的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至1942年因装备增强而增加密度,这直至1943年除了进行炮击及炸弹外,德国空军更有数次使用了鱼雷攻击该市,为此,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共出动超过10万次以支援在围城期间的防守工作[51],德军的炮轰及轰炸在市内共造成5,723名平民死亡及20,507名平民受伤[52]

对守军的物资供应

为了保卫列宁格勒,为苏军建立一条进入市内的物资供应线非常重要,该路线从拉多加湾湖南面开始,在温暖的季节可驾船通过及在冬季冰封时车辆可以通过,保护该路线依赖拉多加湾舰队、列宁格勒防空部队及守卫路线之部队,该路线亦被用来从被围的市区中撤出平民,因为在战争的首个冬季没有任何撤退计划,及该市在1941年11月20日拉多加湾上冰封道路开始运作而从被孤立中解放出来。

这道路被称为生命之路(俄语:Дорога жизни),因为该道路非常危险,车辆可能被雪阻塞或当德军的炮轰时会造成湖面冰封的路面裂开而沉入湖中,因为在冬季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亦被称为死亡之路,但是该道路可供给市内粮食及军事物资供应和撤出居民,令该市可继续抗击敌人。

苏联救援围困

favicon
1 sources

锡尼维亚攻势

锡尼维亚攻势是苏联在1942年初秋企图打破对该市的包围而实施的进攻。突击第2集团军第8集团军与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部队会师。同时德方准备实施“北光行动”以攻占该市,使用攻占塞瓦斯托波尔的部队[53],双方在战役开始前均不知道对方的意图。

锡尼维亚攻势开始于1942年8月27日,并由列宁格勒方面军于之前的19日展开一些小规模的攻击,这比“北光行动”的实施日期早了数个星期。该攻势开始时十分成功,以致迫使德军抽调原本用于“北光行动”的部队从而对苏军实施反击。在该反攻中德军首次投入日后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但成效有限。当部分突击第2集团军被包围及消灭之后,苏军停止了进攻。然而,德军不得不放弃他们对列宁格勒的进攻。

favicon
1 sources

伊斯卡拉行动

该市的包围因苏军实施伊斯卡拉行动而得到缓解 - 这是一个由列宁格勒及沃尔库霍夫方面军联合进行的全面攻势,行动由1943年1月12日早上开始发动,经过激战后苏军突破了德军在拉多加湖南面的防线,1月18日2个方面军会师,打通了一条10-12公里阔的走廊,令苏军可对城中被围的居民运送救济物品。

北极星行动

北极星行动英语Operation Polyarnaya Zvezda在伊斯卡拉行动结束后不到两周即开始,目的是解除列宁格勒的围困,但取得的战果极其有限。

解除围困

1944年1月27日,苏军展开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赶走了在市南面郊区的德军,至此围困终于结束。该行动由列宁格勒、沃尔库霍夫、波罗的海沿岸第1及第2方面军联合实施,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在攻击的最后阶段亦投入30%的航空兵力攻击德国国防军[51]。到1944年夏天芬兰军队亦被击退至维堡湾沃克西河对岸。芬兰军队的节节败退迫使其在9月和苏联停战,芬兰退出轴心国

列宁格勒围城战时间表

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1941年

Thumb
从1942年12月22日起,1,496,000名苏军官兵因参加保卫列宁格勒而被颁发保卫列宁格勒奖章
  • 9月22日: 希特勒发出第1601号命令,要求:“要将圣彼得堡从地球上彻底抹掉,我们并没有兴趣去保护平民的性命。”[61]
  • 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的演说中讲到:“列宁格勒一定要被毁灭。”[18]
  • 11月10日:苏军反攻开始,令德军在12月30日从季赫温退回到沃尔霍夫河,阻止了德军希望与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以东之斯维里河会师的计划[62]
  • 12月: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列宁格勒被包围,但未被攻占。”丘吉尔写信给曼纳海姆,要求芬兰军队应该停止封锁在列宁格勒北面的铁路,使英国及美国可利用北冰洋护航运送的物资供应城中的居民[63][64]
  • 12月6日:珍珠港事件前一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跟随英国向芬兰宣战[65]
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1942年

  • 1月7日:苏军开始为期16个星期不成功的柳班攻势;损失了第2突击集团军
  • 1月:苏军在聂夫斯基·卡列尼娜桥头堡实施进攻,以图突破包围圈,此战役直至1943年5月,但只局部成功,双方均付出惨重代价
  • 4月4日 - 30日:德国空军实施冰封行动,以图击沉冰封在在列宁格勒之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但归于失败[66]
  • 6月–9月:德军利用口径达800毫米的大炮重新炮轰列宁格勒
  • 8月: 西班牙蓝色师团被调往列宁格勒
  • 8月14日– 10月27日:国际海军K舰队切断在拉多加湖的列宁格勒补给路线[23][24][18]
  • 8月19日:苏军展开为期8星期的锡尼维亚攻势,虽然失败但阻止了德军的北光行动[67]

1943年

  • 1月–12月:加强炮轰列宁格勒
  • 1月12日– 1月30日:伊斯卡拉行动,打通了一条沿拉多加湖湖岸到列宁格勒市内的道路

1944年

  • 1月14日 - 3月1日:数个苏军攻势展开,目的是结束围困
  • 1月27日:列宁格勒围城战结束,德军在城市外围后退60–100公里

相关条目

参考

  • Backlund, L.S., Nazi Germany and Finl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A. 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Company, Ann Arbor, Michigan, 1983
  • Baryshnikov, N.I.; Baryshnikov, Terijoen hallitus, TPH, 1997
  • Baryshnikov, N.I.; Baryshnikov; Fedorov, Finlandia vo vtoroi mirivoi voine (Finlan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Lenizdat, Leningrad, 1989
  • Baryshnikov, N.I.; Manninen, Sodan aattona, TPH, 1997
  • Baryshnikov, V.N., Neuvostoliiton Suomen suhteiden kehitys sotaa edeltaneella kaudella, TPH, 1997
  • Bethel, Nicholas; Alexandria, Russia Besieged, Time-Life Books, 4th Printing, Revised, 1981
  • Brinkley, Douglas; Haskey, The World War II. Desk Reference, Grand Central Press, 2004
  • Carell, Paul, Unternehmen Barbarossa - Der Marsch nach Russland, 1963
  • Carell, Paul, Verbrannte Erde: Schlacht zwischen Wolga und Weichsel (Scorched Earth: The Russian-German War 1943-1944), Verlag Ullstein GmbH, (Schiffer Publishing), 1966, ISBN 978-0-88740-598-3
  • Cartier, Raymond, Der Zweite Weltkrieg (The Second World War), R. Piper & CO. Verlag, München, Zürich, 1977
  • Churchill, Winston S., Memoir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An abridgment of the six volum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ISBN 978-0-395-59968-6
  • Clark, Alan, Barbarossa. The Russian-German Conflict 1941-1945, Perennial, 1965, ISBN 978-0-688-04268-4
  • Fugate, Bryan I., Operation Barbarossa. Strategy and Tactics on the Eastern Front, 1941, Presidio Press, 1984, ISBN 978-0-89141-197-0, ISBN 978-0-89141-197-0
  • Ganzenmüller, Jörg, Das belagerte Leningrad 1941-1944, Ferdinand Schöningh Verlag, Paderborn, 2005, ISBN 978-3-506-72889-0
  • Гречанюк, Н. М.; Дмитриев; Корниенко, Дважды,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ый Балтийский Флот (Baltic Fleet), Воениздат, 1990
  • Higgins, Trumbull, Hitler and Russia,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 Jokipii, Mauno, Jatkosodan synty (Birth of the Continuation War), 1987, ISBN 978-951-1-08799-1
  • Juutilainen, Antti; Leskinen, Jatkosodan pikkujättiläinen, Helsinki, 2005
  • Kay, Alex J., Exploitation, Resettlement, Mass Murd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lanning for German Occupation Policy in the Soviet Union, 1940 - 1941, Berghahn Books, New York, Oxford, 2006
  • Miller, Donald L., The story of World War II, Simon $ Schuster, 2006, ISBN 978-0-7432-2718-6
  • National Defence College, Jatkosodan historia 1-6, Porvoo, 1994, ISBN 978-951-0-15332-1
  • Seppinen, Ilkka, Suomen ulkomaankaupan ehdot 1939-1940 (Conditions of Finnish foreign trade 1939-1940), 1983, ISBN 978-951-9254-48-7
  • Симонов, Константин, Записи бесед с Г. К. Жуковым 1965–1966, Hrono, 197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uvorov, Victor, I take my words back, Poznań, 2005, ISBN 83-7301-900-X
  • Vehviläinen, Olli; McAlister, Finlan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Palgrave, 2002

书志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