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人方案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和起草委员会内八十九名工商派人士提出的特区政制方案,并以此为基础,随后成立了智库工商专联自民联等多个政治组织。同时间的主要政制方案还有民主派一九零人政制方案和被视为协调两者的双查方案

背景

八十九人小组(英语:Group of 89),或名基本法工商专业界咨委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Group of the Basic Law Consultative Committee),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期间,由多名咨询委员会英语Hong Kong Basic Law Consultative Committee起草委员会成员在1986年4月组成的保守派政治压力组织,对香港宪制改革和香港前途持保守取态。此组织由商人罗康瑞领头,对抗民主派一九零人[1]

当时一九零人同为咨询委员会内,但立场属于自由派,成员包括社区代表、社工和专业人士。对于1997年后特区选举办法的方案,八十九人则不同意民主派较为激进的政治诉求。由于八十九人与一九零人未能达成共识,直接导致查良镛查济民提出协调两派的双查方案,并有部分获北京政府采纳。八十九人藉雄厚的财力,说服其他人反对广泛民主化;又聘请公关公司拍摄短片,引用韩国学运示威者投掷汽油弹的例子,警告市民直选的危险性,又指责民主运动等同无政府主义和暴动,并以其他更佳政制选项佐证。不过影片引起激烈争论,被批评误导和不合逻辑[1][2]

工商专业界咨委之后发布《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结构建议》,人称“八十九人方案[3]。方案建议1997年后的行政长官由一个六百人选举团选出,这选举团还会选出四分一的立法会议员,而立法会一半议席由功能团体选举产生,直选则占四份之一[4][5]。保守派支持温和及规模小的政治改革,为香港带来“繁荣稳定”和“高度自治”[1],欢迎港府继续实施精英制度、避免政党政治、维持独立司法制度[1]。另一方面,民主派的方案对比此则相对属进步派[6]

工商界的建议成为草拟基本法时的其中一个方案,亦影响了《一九八七年代议政制发展检讨绿皮书》,当中部分内容可以见到工商界的影子。1989年天安门广场示威被血腥镇压后,工商界对直选的强硬立场稍为软化,并与民主派重启对话,后来提出“折衷模式”,却令小组分裂。小组内更为保守的一派,即罗德丞领导的新香港联盟,提出更为亲北京的方案[1]

领导工商专业界的罗康瑞在九七前后都极力反对港府民主化,担心草根阶层参政,又不断谴责直选带来的危险。工商界批评,那些认为透过民主就可抵抗北京的人想法幼稚,因为若果北京要干涉香港政务的话,任何政治体制都无法阻止。工商界强调,只有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以及对中国的经济价值,才能避免中国政府插手[2]

工商专业界咨委的核心委员之后成立香港工商专业联会,并在1991年立法局首次直选前成立香港自由民主联会

部分成员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