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民世界公民一般是指在世界上共享世界主义身份和归属感的存在。他们虽然保持着不同的民族或种族身份以及文化特征,但他们不以家乡或祖国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这样的想法意味着他们认为整个地球的人类群体是相互影响的整体,超越了地理或政治的任何限制。这个专有名词已经可见于教育以及政治哲学中,同时许多如“世界公民”以及“世界化(世界主义)”的社会运动也在频繁的开展。(全球公民的定义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定义

公民意识(citizenship)”意思是个人与某个地理区域(如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或民族)之间的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在一地工作、生活与参与政治的权利。当公民意识一词跟“全球”结合,通常意指此人对“国际社群”的公民身份认同,会要高过其对自己的民族国家或是城市的身份认同。这代表着其身份认同是超越“地理”或“政治”的边界,而其认同的责任与权利界线是归类在“人道精神”。这并不代表这类人士会放弃自己的国籍或其他在地的身份认同,而是会这一类身份认同放在较国际社群之后的“次要位置”[1]。延伸下来,世界公民意识的概念也引导人们思考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社会现状的相关议题[2]

一般而言,这个词语的定义跟“世界公民(World Citizen)”或是世界主义等同,但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境下也可能有更广义或更特殊的意义。

用途

教育

在教育界,全球公民意识这个词最常被用来描述教育人们的某种世界观价值观(例如由联合国秘书长所主导的“全球教育第一倡议”)[3]。“全球社会”一词有时也会用来描述提供学生成为全球公民的全球研究学习目标(例如佛罗里达大学“全球社会下之人文学科”荣誉学程)[4]

全球公民意识教育

在教育系统中,全球公民意识教育(英语: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簡稱為GCE)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多种不同的教育改革倡议或运动,诸如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和平教育人权教育永续发展教育英语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及国际教育英语international education[5] 。 除此之外全球公民意识也快速地融合了上述的运动。全球公民的概念也已经连结到人道救援的奖项[6] 。老师们也被认为是创造社会改变的一分子[7]──里兹大学公民与人权中心的执行长奥黛莉·厄斯乐(Audrey Osler)指出“教育大家我们是一起生活在一个互相倚赖的世界里,这并不是个外加的选项,而是必须的基础。[8]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教育杂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一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难民署支持的数字期刊,其灵感来自《新兴人权宣言》的普世价值,旨在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贡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GCE意识[9]由教学团队发起的一项倡议,制定了“里约+20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小组中投票最多的提案

哲学

观点

地理、主权

在地、国内、以及全球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人权

联合国大会

美国独立宣言

支持全球政府论者

社会运动

世界公民

世界化

地球国歌

争议

参见

  • 全球教育杂志
  • 世界主义
  • 地球国歌
  • 世界护照 Oearth提议太空旅 游签证
  • Global civics
  • Global Citizens Movement
  • Global democracy
  • Global justice
  • Globality
  • 网民
  • Planetary Consciousness
  • Postnationalism
  •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 Transnationalism
  • 联合国以及联合国议会大会
  • World Federalist Movement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