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喬治·布什政府內閣首席成員,第65任美國國務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林·卢瑟·鲍威尔(英语:Colin Luther Powell,1937年4月5日—2021年10月18日),美国军人、第65任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历史上首位任职美国国务卿的非裔和牙买加裔美国人。他在1990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第一位担任此一美军最高军职的非裔和牙买加裔美国人。
四星上将 科林·鲍威尔 Colin Powell KCB MSC | |
---|---|
第65任美国国务卿 | |
任期 2001年1月20日—2005年1月26日 | |
总统 | 乔治·沃克·布什 |
副职 | 理查德·阿米蒂奇 |
前任 |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 |
继任 | 康多莉扎·赖斯 |
第12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 |
任期 1989年10月1日—1993年9月30日 | |
总统 |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比尔·柯林顿 |
副职 | 罗伯特·赫雷斯 (1989年) 戴维·杰里迈亚 (1989年-1993年) |
前任 | 威廉·克罗 |
继任 | 戴维·杰里迈亚 |
第16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 | |
任期 1987年11月23日—1989年1月20日 | |
总统 | 罗纳德·里根 |
副职 | 约翰·内格罗蓬特 |
前任 | 弗兰克·卡鲁奇 |
继任 |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 1937年4月5日
逝世 | 2021年10月18日 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 (84岁)
国籍 | 美国 |
政党 | 共和党 |
配偶 | 阿尔玛·鲍威尔 |
母校 | 纽约市立学院(地质学学士) 乔治·华盛顿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 |
专业 | 军人 政治人物 |
宗教信仰 | 圣公会 |
获奖 | 杰出总统自由勋章 总统自由勋章 国防部杰出服役勋章 (4次) 陆军杰出服役勋章 (2次) 国防部优良服役勋章 三军功绩勋章 (2次) 军人勋章 铜星勋章 紫心勋章 |
签名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美国 |
服役 | 美国陆军 |
服役时间 | 1958年-1993年 |
军衔 | 四星上将 |
部队 | 第2装甲师 第23步兵师 |
指挥 | 第5军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陆军司令部 |
参战 | 越南战争 入侵巴拿马 海湾战争 |
鲍威尔生于纽约市的一个贫民区,其父母为牙买加移民,两者皆为非洲裔和苏格兰裔的混血。鲍威尔在年青时代就读于纽约市立学院,获得了地质学学士名衔。毕业后鲍威尔加入美国陆军担任军官,服役超过35年,取得多个军衔,冷战时期鲍威尔先在美国驻西德部队服役,并参加了越战两次。之后历任国防部参谋、军事学院教官。1989年晋升为四星上将。期间鲍威尔曾担任国家安全顾问(1987年—1989年)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89年—1993年),被认为是美国在1990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取胜的一大功臣。在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最后一年,他亦正式退役。他于2000年12月16日被候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提名为国务卿,并得到了美国国会的批准。
鲍威尔乃乔治·沃克·布什第一任内阁中的鸽派,盖因他在多项军事政策上都和内阁其他鹰派人物持相反意见;鲍威尔强调多边主义和以外交手段解决对外关系,与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鹰派人物强调单边主义和以军事手段解决对外关系截然不同,但即使如此他在反恐战争上(包括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仍全力支持布什的对外路线。[1]例如2003年2月5日,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主张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采取军事行动[2]。由于乔治·W·布什常倾向于支持拉姆斯菲尔德部长为首之鹰派人物的主张,鲍威尔在对外政策上受到极大掣肘,加上与内阁中官员多次意见不合,鲍威尔在2004年12月14日宣布辞去美国国务卿职务,并即时得到总统布什接受,2005年1月正式离任。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及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他两次表态支持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他表态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并表示“因为我认为她够格,而‘另一位先生’则不够格。”[3]然而他在2014年的电邮中写道:“我希望不用投她一票,虽然她是我尊敬的朋友。一名快70岁的人,有着长长的纪录、恣意的野心(unbridled ambiton)、贪婪(greedy),也没有变革意味(not transformational)。”他也在2015年8月的电邮中称希拉里的“傲慢能毁掉她所触碰的所有事”。对于希拉里的“电邮门事件”,鲍威尔指摘对方拖他下水,不满希拉里称用私人电邮处理公务的做法是咨询过他[4]。在该次总统选举中,虽然他没有参与初选及选举,但最终他却获得3张来自华盛顿州民主党失信选举人的选票,原本他们应根据该州的选举结果投给民主党的希拉里。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他表态支持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5]。
2021年10月18日,尽管他已接种两剂疫苗,但因罹癌免疫力低下仍感染COVID-19的并发症而病逝,享年84岁[6]。
2003年2月5日,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主张采取军事行动。[2]讲话中,鲍威尔引用许多匿名的伊拉克叛逃者的话,来证实伊拉克拥有生物武器等军武,并有能力迅速生产。[7]
2004年9月13日,鲍威尔在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作证,承认在他2003年2月的联合国报告中提供大部分信息的消息来源是错误的,并且看起来也不会发现储存的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8]鲍威尔因其在为入侵伊拉克辩护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受到抨击。[9]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调侃:“鲍威尔摇晃着一小瓶不明物质,说是化武证据,里面搞不好是洗衣粉!”这使得“洗衣粉”成为与“鲍威尔”关联的网络热词。[10]
《卫报》认为,鲍威尔的演讲并不是导致伊拉克入侵的直接原因,因为乔治·沃克·布什无论如何都会入侵,并且他也未能成功说服安理会通过第二项支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但鲍威尔的讲话破坏了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信誉。《卫报》还认为,鲍威尔本来在世界外交官中拥有良好的信誉,但被布什的白宫利用了,并被全面误导。[2]
鲍威尔将这次演讲称为他职业生涯中的“污点”,是其最后悔的行为。[2]
《鲍威尔自传:我的美国之路》1995,中文版1997昆仑出版社,2007解放军出版社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