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罗纳德·伯比奇,FRS(英语:Geoffrey Ronald Burbidge,1925年9月24日—2010年1月26日),英国天文学家,最后工作地点是美国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妻子是天文学家玛格丽特·伯比奇。
教育
杰弗里·罗纳德·伯比奇一开始在布里斯托大学主修历史,后将主修改为物理,之后在1951年于伦敦大学学院取得物理学博士。他在就读博士班期间他遇到了他的妻子玛格丽特·伯比奇(原姓 Peachey),两人在1948年结婚[1]。
工作经历
玛格丽特·伯比奇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职位以前,伯比奇夫妇曾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剑桥大学工作,后来杰弗里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工作。1962年时伯比奇夫妇获得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职。1978年到1984年之间杰弗里担任基特峰国立天文台台长[1]。
B2FH理论
1957年伯比奇夫妇和美国物理学家威廉·福勒以及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提出了关于恒星核合成的一篇著名论文,也就是以四人姓氏第一个字母命名的 B2FH理论。该论文描述了恒星如何将较轻元素经由核聚变组成较重元素,然后这些重元素被释放到恒星之外形成宇宙中包含行星在内的其他结构[1]。
替代宇宙学
伯比奇晚年为人所知的则是他的替代宇宙学:和大爆炸理论相抵触的“稳恒态宇宙学”[2]。根据伯比奇的理论,宇宙是处于振荡状态,且会在无限时间中膨胀和收缩。这个理论的争议性让伯比奇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甚至骂名。
荣誉
奖项
- 1959年和妻子玛格丽特·伯比奇一起获得美国天文学会海伦·B·华纳天文学奖[3]
- 1999年布鲁斯奖[4]
- 2005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
- 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回顾奖[5][6]
命名事物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