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因子(英语:acentric factor),符号:ω,是热力学中描述流体特性的一个参数,由美国物理化学肯尼斯·皮策英语Kenneth Pitzer于1955年提出[1]。其和分子质量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体积(或临界压缩率)等参数一样,成为确定物质是否是为纯相的标准参数[2]。偏心因子也被认为是分子非球形度的量度[2],对于球形非极性分子,偏心因子为0;随着分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极性的增加,偏心因子也相应变大,因此偏心因子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分子形状和极性大小,其一般小于1,常介于0-0.4之间[3]

皮策通过研究各种纯物质的蒸气压曲线发明了这一因子,皮策定义的偏心因子关系式如下[4]

下,

其中对比饱和蒸汽压对比温度。

按照定义可知,偏心因子值并不能直接测量出,而是由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值和对比温度=0.7下的蒸气压值及其温度关联式三个参数计算得到[3]。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纯物质的蒸气压曲线可以用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的进行描述,并通过该方程的积分形式对对数蒸气压绝对温度倒数进行线性拟合即可得到第三个计算所需的参数[1]

对于一系列流体,随着偏心因子升高,蒸气压曲线下拉,沸点升高。对于单原子流体,,偏心因子ω近乎为0(如ArKrXe惰性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高于大气压下流体的沸点。任何流体的ω值都可以通过精确的实验蒸汽压数据确定。除了惰性气体,对于接近球形的分子,ω也非常接近于零。 ω ≤ −1的值对应于临界压力以上的蒸气压,是非物理的[2]

偏心因子可以通过一些状态方程分析预测。例如,从上述定义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范德华流体的偏心因子约为−0.302024,如果将其应用于真实系统,则表明该分子很小,呈超球形[5]

常见气体分子的偏心因子

More information 分子, 偏心因子[6] ...
分子 偏心因子[6]
丙酮 0.304[7]
乙炔 0.187
氨气 0.253
氩气 0.000
二氧化碳 0.228
癸烷 0.484
乙醇 0.644[7]
氦气 −0.390
氢气 −0.220
氪气 0.000
甲醇 0.556[7]
氖气 0.000
氮气 0.040
一氧化二氮 0.142
氧气 0.022
氙气 0.000
0.2120[8]
Close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