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梵语Śuka-sūtra直译“首迦(长老)契经”;藏语Las rnam-par-ḥbyed-pa),由中印度人、隋代译经家瞿昙法智(又称达磨阇那达磨般若法智,梵名Gautama Dharmajñāna)所译[1][2],收录于大正藏阿含部第1册第80部[3];于乾隆藏称为《佛说业报差别经》收录于小乘单译经 58册第735部[4],另于开宝藏高丽藏嘉兴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普宁藏、至元录、卍正藏等经藏皆有收录此经典[5]

内容概要

释迦牟尼佛舍卫国古印度大国之一)的祗园精舍,为首迦长者宣说众生善恶业报的种种差别,及造成业报种种差别的原因:

  • 造作了什么样的善业、善事(如:不杀害生命、劝导他人不杀生、见别人不杀生而心生欢喜),将会让众生得到什么样的善业果报(如:寿命增长),而做了什么样的恶业、坏事(如:杀害生命、劝导他人杀生、见别人杀害生命而心生欢喜),将会让众生得到什么样的因果报应(如:寿命短暂),并以一段偈语“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说明忏悔的重要,真心忏悔改过并不再造罪,则能拔除根本罪业、除罪清净,如同阿阇世王犯下弑父的五逆重罪,后来因他真诚的发心忏悔并不再造罪,因此入地狱受报不久后即得解脱[3]
  • 若有众生恭敬礼佛或至诚供养,将依不同的情况获得10种殊胜功德。
    •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 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 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 奉施锺铃,得十种功德
    • 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 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
    • 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 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 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 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 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3]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