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亢龙计划是中华民国海军与中华民国国防部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的一项潜舰用533毫米重型鱼雷研发计划,但因永磁马达性能不足,2001年美国政府首次同意出售Mk 48型鱼雷,此计划后续不明[1][2][3]。
中华民国海军在1980年代自荷兰政府购得剑龙级潜舰后,因荷兰并未生产鱼雷,也无法向台湾转售鱼雷,台湾因而于1984~1987年间透过印尼政府采购约100枚由西德阿特拉斯电子开发及在印尼生产的SUT鱼雷,此后中华民国海军仍持续向美国政府争取出售Mk 48型鱼雷,但长年未得应允。因为开发先进鱼雷的技术门槛高,在国际上有能力自制鱼雷的国家比有能力自造潜舰的国家更少,如荷兰便是有能力出口潜舰却依赖从美国进口的鱼雷,台湾更因为外交受压,难以直接从欧洲国家采购鱼雷。由于外购重型鱼雷的难度不下于购买潜舰,1995年中华民国海军决定自行研发潜舰用重型鱼雷,于是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万象馆随即成立亢龙计划室负责研发[4][5][6][7]。
中山科学研究院初期生产两枚原型鱼雷,为了降低鱼雷的噪音,尤其是空蚀现象产生的噪音,亢龙计划室于1999年时在鱼雷的对转螺旋桨上采用新翼形设计,无论螺旋桨升力线与升力面模式都考虑自由涡面变形的影响,并利用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下噪音暨流体动力学中心的中型空蚀水槽建立对转螺旋桨进行测试,借此观测叶尖涡空泡的起始发生状况,新设计的对转螺旋桨后再于海洋大学的大型空蚀水槽与海中进行鱼雷实体测试证实其噪音比原型螺旋桨大幅降低,更小于SUT鱼雷。原型鱼雷2002年时已进行鱼雷水下噪音于大型空蚀水槽之测量研究,2003年则进行全尺寸鱼雷于大型空蚀水槽的水动力与减噪试验,之后完成超空化潜体之阻力试验,成功模拟研发超高速鱼雷的关键技术超空化现象。
2001年4月24日,时任美国共和党籍小布希总统正式批准出售包含8艘柴电潜舰、Mk 48型鱼雷、AGM-84L鱼叉反舰导弹、12架P-3C猎户座反潜机、4艘纪德级驱逐舰、AAV-7A1两栖突击车、6套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系统、M109A6帕拉丁自走炮、12架MH-53E低空铺路者直升机、空用AN/ALE-50拖曳诱饵系统的军售案[8][9][10],中华民国国防部遂下令暂停研发计划,亢龙计划于2003年底结束,原亢龙计划室人员则转移到万象馆的其他计划室。
根据中华民国海军的说法,另一主因是鱼雷速度一直未达要求的40节,曾有台湾媒体报导称因为鱼雷内部的电力输出涉及电池蓄电量与电力输出功率而无法持续加强,导致鱼雷无法加速到40节以上,对于鱼雷速度无法达到海军要求,中山科学研究院表示是鱼雷所用的永磁马达推力不够,因研发前期商用永磁马达性能未达规范,只好委由电动马达厂进行研发,但受限于技术能力,导致鱼雷螺旋桨虽然设计速度可达40节,但水下实测仍无法达到,其后商用永磁马达技术发展迅速,已可外购到符合要求的永磁马达,但此时亢龙计划已遭下令结案[11]。
亢龙计划室曾将计划中研发的鱼雷对转螺旋桨装上SUT鱼雷进行测试与水下实测,发现可大幅度降低噪音,尤其是SUT鱼雷在汉光演习中两次发生断线失控的状况[12][13][14],其性能是否因弹龄渐增而受影响也引起海军疑虑,因此中华民国海军将SUT鱼雷换装亢龙计划中研发的转螺旋桨以提升效能[15][16],在剑龙级潜舰战斗系统提升案中,中山科学研究院组成“神龙计划”专案团队参与,首艘潜舰战斗系统提升与验收测试预定在2024年完成,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先行完成岸置测试站的履约验收,这也代表了虽然亢龙计划室的先进鱼雷研发计划已结束,不过臺湾对相关水下武器的研究并未终止,对一些先进水下武器科技也已陆续展开奠基研发[17][18][19]。
计划中研发出来的两枚原型鱼雷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只能依程序报废,但制造与拆解鱼雷所需技术完全不同,而臺湾缺乏拆解鱼雷的经验与纪录,因此在2007年的国军公开招标废弹处理时包含一枚原型鱼雷,拆解这枚弹头有300公斤的鱼雷时,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的研发人员不但全程录影还不断询问拆解技术人员相关问题,厂商请国外技术人员成功拆解这枚原型鱼雷,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学到技术之后另一枚原型鱼雷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军废弹处理的名单中,显示中科院学到拆解技术以后就自行处理了[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