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仁和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物沿革
由于欠缺考据资料,此妈祖庙创建于何时,地方文史工作者见解不一[1]:如康熙六十年(1721年)[2]、乾隆初年[3]、乾隆年间[4][5]。庙中现存年代最早的碑文记载着嘉庆十二年(1807年)因庙貌剥落,地方耆老士绅倡议扩建[1]。
第一次重修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5],二度重修于1925年[2][5]并于当年6月完工[1],三度重修于1961年[2][5]。
因年久失修,仁和宫前殿、后殿多处破损严重,在镇公所及管理委员会争取下,文献会等单位拨下新台币六千万元,原预定1999年9月发包翻修,却恰好遇到九二一地震,造成多处梁柱毁损严、多尊百年历史的陶土装饰品断裂,前殿、后殿多处屋脊崩塌。同年10月8日,彰化县政府民政课礼俗文献课勘查后表示,目前灾区的重建优先,原预定的六千万元庙宇翻修费用将先冻结,除非有立即危险如梁柱等会先行抢修。[6]
1999年嘉义地震,又造成时不少壁砖大量脱落,壁上裂痕加大[7]。次年2月,县府公开上网招标发包,由庆霖营造公司以二千五百六十万元得标[2]。3月29日下午,县府在仁和宫举办说明会,提出在儒林路设临时行宫构想,结果被商家担心影响儒林路一带商家营业,到场表达迁移临时行宫意见后,集体离席抵制修缮说明会[8]。该年为庙宇第四度重修[5]。
文化资产
建筑为三殿两院式[1][2][3][4][5],大门两旁有雕刻精巧的窗饰[4],三川殿为单檐歇山式[1],正殿与后殿皆属单脊硬山式[3]、天井两侧是卷棚式回廊[5],两侧屋檐以斗拱使山墙伸出支撑[3]。正殿上题匾“慈恩浩荡”为嘉庆二十年(1815年)古物,此外文字楹联、匾额,不少出自名人雅士手笔,如于右任、黄朝琴等[5]。所祀神像同样佛道兼容,后殿供奉观音菩萨[1]。
1985年,内政部指定为台闽地区三级古迹[5]。
二林事件
1925年9月,二林蔗农组合在此庙广场举行农民大会,提出收割前公布甘蔗收购价格等条件[10]。2004年教育部同意将此事件列入历史教材后,次年10月22日,地方竖立二林蔗农事件纪念碑,由此庙开始接力护送,抵达抗争发生地点——洪柑仑蔗埕,共500多人参加[11]。
祭祀活动
每逢节庆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仁和宫三个诵经团,都会诵持《龙华经》、《普门品》等[5]。
庙方也有参加彰化县妈祖联合绕境祈福活动,2017年轮到主办,在10月15日起驾,绕境芳苑普天宫、王功福海宫、鹿港台湾护圣宫、伸港福安宫、彰化南瑶宫、彰化玉皇宫、芬园宝藏寺、员林福宁宫、社头枋桥头天门宫、田中乾德宫、北斗奠安宫与埤头合兴宫,直到21日回到二林仁和宫[1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