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
欧洲地区区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欧是欧洲的一个地理区域,介于东欧、南欧、西欧和北欧之间[3][4]。该地区以其文化多样性而著称[5][6];不过,处于这一地区的国家在历史和习俗方面也有诸多的相似和共同点[7][8]。
尽管中欧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奥地利、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德国、匈牙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和罗马尼亚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1][2]。从16世纪初[9][10]到18世纪初[11],今天的克罗地亚和匈牙利部分地区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在17世纪还占领了如今位于斯洛伐克南部的部分地区[12][13]。波兰和立陶宛的领土在近代早期曾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奥地利大公国、波希米亚王国、卡尔尼奥拉公国、各个德意志公国以及旧瑞士邦联均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到了18世纪末,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逐渐衰落,哈布斯堡王朝开始统治了包括现如今奥地利、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以及克罗地亚的部分地区。其版图还扩展到了意大利、波兰、德国以及瑞士的部分地区[14]。
自冷战以来,组成中欧的国家在历史上一直被划分为东欧或西欧,并且有的时候依然如此[15][16][17]。二战结束以后,尽管奥地利、瑞士和南斯拉夫宣布中立,欧洲还是因为铁幕[18]的分隔,划分为资本主义的西方阵营和社会主义的东方阵营[19]。中欧各国分别与这些更为广泛的欧洲区域在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上有着紧密的联系[20][21][22][23]。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欧开始经历一场“战略觉醒”[24],成立了中欧防务合作、中欧倡议组织和维谢格拉德集团等跨国合作组织,并提出了Centrope等合作项目。这场觉醒在作家和其他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加速,他们意识到衰败的独裁政权导致了社会停滞,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来反对苏联的压迫[25]。
地理及历史概况
中欧总面积10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1.61亿,民族按人口计算主要有为德意志人和西斯拉夫人等,主要语言为德语,连结欧洲其余余个地理区域,是欧洲大陆的交通中心。中欧处在温带气候带,西部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地形多样,北部为波德平原;南为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东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平原,拥有资源适中,主要有森林及木材、还有煤矿、铁矿、水晶矿、金矿和盐矿。
因地处欧洲中央,不仅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各国均属高收入经济体,经济水平发展高,除去德语国家,中欧地区经济低于北欧和西欧,但又高于东欧。其中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墩斯登为高度发达国家,而德国又是中欧的经济代表,世界著名公司总部有很多设在中欧,像大众汽车、宝马、戴姆勒、西门子、劳力士、雀巢等等。中欧旅游业及其发达,捷克的布拉格广场、奥地利的美泉宫、德国的新天鹅堡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中欧的古代建筑尤其丰富多彩,聚合了欧洲其它地区的特色,充满了童话色彩。中欧一年四季气候平稳、优美如春,使得中欧极度适合发展酪农、红酒、羊毛、牛肉等农业,尤其以匈牙利和瑞士的为代表;手工业方面也很强大,奥地利的玻璃和水晶制品、波兰的玛瑙制品、瑞士的手表和德国的闹钟都独具特色。
中欧也曾是欧洲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带,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但屡次战争的破坏非但没有使这里停滞不前,反而让这一地区成为欧洲经济恢复力最强的区域,无论是三十年战争、拿破仑战争、还是二战后,中欧都使迅速的重新崛起。瑞士和奥地利则为福利国家的代表,其高人均收入和高幸福度已经和北欧国家相差无几。在历史上,奥地利的奥地利帝国、匈牙利的匈人帝国、奥匈两者的奥匈帝国,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德奥两者的纳粹德国,捷克的波西米亚王国、德奥捷三家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的波兰立陶宛联邦都是对欧洲历史进程有明显影响力的国家。而目前中欧对欧盟最具发言权的国家是德国,其次为波兰。
国家列表
划分方法
目前国际社会对中欧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2007年的联合国地理方案中,将欧洲简单的划分为北欧、东欧、西欧和南欧四个地理大区,并没有中欧。不过在欧盟,尤其是在德语区和西斯拉夫语的国家中,“中欧”一词有着压倒性的影响力,在欧盟中部各国的网站、旅游指示牌、地图上都能频繁看到中欧的出现。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划分方式: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