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83年与1992年,伊丽莎白·菲茨休(E. W. FitzHugh)等在中国出土战国至汉代彩绘陶器及青铜器、蓝紫色八棱柱体上发现,分别命名“汉蓝”(Han blue)和“汉紫”(Han purple)[1][2]。然而已有“中国蓝”名称(原“普鲁士蓝”别名),故统一命名为“中国蓝”(Chinese blue) 、“中国紫”(Chinese purple);瑞士科学家汉斯·柏克(Heinz Berke)又对近年文物样品新的蓝色成分命名“中国深蓝” (Chinese dark blue)。[3]另外尚有实验室合成的“中国浅蓝”(Chinese light blue)[4]。
硅酸铜钡制作技术于东汉后亡佚[3],及至1900年勒夏特列以埃及蓝(CaCuSi4O10)制备出来[5]。以往认定人造产物,但在南非北开普省发现中国蓝、深蓝的天然硅酸铜钡石[6][7][8][9]。
化学式BaCuSi2O6。最早可见春秋初期的甘肃礼县出土料珠文物中,中国紫、蓝在战国中晚期被制成八棱柱体,除少部分作墓葬窍塞外,很可能是颜料棒[10]。战国晚期在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葬中大量出现,用于料珠着色涂料。秦代用在宫殿壁画和彩绘陶俑,西汉乃至高峰,东汉晚期逐渐消亡。[3]工业社会前的非天然颜料,只有埃及蓝、中国蓝和中国紫、玛雅蓝。几乎所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颜料都与古代欧洲人提取的天然色料相同,只有中国紫是非天然颜料。[11]
化学式BaCuSi4O10。1993年在南非北开普省威瑟斯矿场(Wessels Mine)发现其天然硅酸铜钡石,以维也纳大学矿物学暨结晶学者Herta S. Effenberger命名“Effenbergerite”[6][7]。硅酸铜钡化合物中,中国蓝在结构上最稳定。
化学式BaCu2Si2O7。从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解析出来[5],为中国紫附属产物。2012年同上矿场发现其天然硅酸铜钡石,以苹果公司前CEO、现主要赞助RRUFF计划的Michael Scott命名“Scottyite”[8][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