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下颌骨折(mandibular fracture)俗称下巴骨折(fracture of the jaw),是指下颌发生折断、断裂的情形,约有60%的病例会断成两截[1] 。此症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将嘴巴充分张开,通常上下排牙齿也会因此无法适当咬合,也有可能造成牙龈出血[1] 。此症最常发生于30至40岁的男性[1]。
下颌骨折的肇因通常是外伤,包括坠落时撞到下巴或是侧脸受到碰撞;而骨坏死或是骨内肿瘤也有可能导致此症,但非常罕见[1] 。最常发生骨折的区域为骨髁(condyle)占36%、骨体(body)占21%、骨角(angle)占20%及颔骨连接处(symphysis)占14%[1] 。此症虽然通常是以X光加以诊断,但若能使用电脑断层扫描,结果会更精确[1] 。
下颌骨折未必要立刻动手术治疗。通常患者可先返家休养,并于几天后再回诊接受手术[1] 。医师于手术时则会使用上下颌固定术(MMF)及开放性复位及内固定术(ORIF)等方式帮助骨头回复原位及愈合[2][1]。亦有牙医师赖世祯使用新型的固定板,利用牙齿原本咬合状态,将骨折处在模型上切断,再对回原牙齿咬合后,在模型上制作三片金属固定板,使整列牙齿有三度空间的固定。如此,可不必动手术打固定板并免去传统将上下颌合绑的固定方式[3]。手术后病患也通常需服用盘尼西林等抗生素一小段时间,以避免伤口感染[4][1] ;然而却少有证据证明预防性抗生素对病情有所帮助[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