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犁

台北市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张犁,又称三犁,为台北古地名之一,位于现今台北市信义区

事实速览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 ...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三张犁
台语白话字Saⁿ-tiuⁿ-lê
台语罗马字Sann-tiunn-lê
日语假名さんちやり Sanchōri
关闭

地名由来与清治据期开垦台湾垦照有关。清廷发放垦照时,常使用作为面积单位,而一犁耕地面积约有五地。因为该地区开垦区域面积为“三犁”十五甲,故称为三张犁。

历史

Thumb
隶属台北州七星郡松山庄的三张犁大字,该区标示为“石炭产地”(1932年七星郡管内图)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该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三张犁庄”,隶属于大加蚋堡。该庄北与兴雅庄为邻,东北与五分埔庄的永春陂为邻,东南边隔着拇指山后山庄相对,南边为陂内坑庄,西南边邻接六张犁庄,西北边接大安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台北厅,编为第五区。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五、六两区合并,并改名“锡口区”。1920年(大正九年)三张犁庄改制为“三张犁”大字,隶属于台北州七星郡松山庄。1938年4月,松山庄并入州辖市台北市[2]

战后台北市改制为省辖市。1946年2月台北市划分为10个区,三张犁地区隶属松山区,以瑠公农田水圳为界划分为石景里、三张里、三犁里等三里,水圳以南为三张里、以北为三犁里[3][4]。1968年7月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1990年3月,台北市各区重划,三张犁地区改隶信义区。[2]

区内地标

Thumb
著名历史建筑四四南村,现为台北市信义区公民会馆。

文化资产

公共设施

宗教场所

学校

其他

台湾日治时期曾设有三张犁区、三张犁派出所[6],管辖三张犁及兴雅等地[4],现在部分以三张犁为名的设施并不在前述三张犁的范围内,如公车站牌“三张犁”,实际上位于兴雅上车层

注释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