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台湾作三大会战)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华民国国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次关键战役。三次会战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均以解放军的胜利告终。
1947年7月,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472。由1948年起,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军损失超过150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中国国民党所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逐渐崩溃。而中国共产党势力经年累月积攒,及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磨练的灵活的游击战术之优势完全显现,开始向全中国进一步进军。以至1950年打下海南岛与西康,至此中国共产党控制中国除西藏外的大部分地区。
辽沈战役
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52天),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向中国东北的锦州、长春等地发起进攻,与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属的主力部队进行了52天的作战,国军伤亡被俘共计47万2千余人,东北全境为中共所占,从而使解放军之优势显现,此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辽沈战役,中华民国政府称作“辽西会战”或“辽沈会战”[2]。
淮海战役
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6天),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等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万人,在淮河、海州一线附近与国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所属的主力部队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所属的增援部队共80万人进行战略决战,以伤亡13万4千余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国军黄百韬、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部55万5千人。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直接威胁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此战役称为淮海战役,历时66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对中国形势有深远影响。粟裕在此战役中战功卓著,毛泽东评“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此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淮海战役,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称作“徐蚌会战”。
平津战役
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64天),林彪、罗荣桓与聂荣臻等人率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100万,包围了国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所属主力部队之50余万国军,先后通过新保安、天津等战役,消灭了国军部分主力,最终解放军与傅作义达成协议,傅作义开城投降。通过这次战役,国军陈长捷、傅作义等部共52万余人被歼灭及改编,解放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及张家口等地。此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平津战役,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称作“平津会战”。
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