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日本帝國於二戰期間研製並服役的輕型戰鬥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式战斗机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种战斗机,简称一式战,正式编号:Ki-43,日军别称隼,盟军代号奥斯卡(Oscar)。
Ki-43 | |
---|---|
概况 | |
类型 | 战斗机 |
制造商 | 中岛飞机 |
设计者 | 小山悌 |
主要用户 | 大日本帝国陆军 |
制造数量 | 5,751架 |
历史 | |
首飞 | 1938年12月12日 |
服役年份 | 1941年 |
退役日期 | 1945年 |
一式战斗机(キ-43)是中岛飞机于1937年12月在日本陆军的指示下开发的单发单座战斗机,随着Bf 109战斗机出现,以缠斗为设计导向的九七式战斗机显得过时,日军觉得有必要开发新的战斗机[1]。同年12月、陆军指示中岛设计新型战斗机,并赋予Ki-43型号[2]。Ki-43于1939年末完成;陆军要求该机的性能包括武装配备2挺机枪、在作战半径300公里的状况下仍有能继续飞30分钟的剩余燃料[3]。相较于同时期开发的重战机,Ki-43的性能偏重于空中格斗灵巧性,因为在开发上Ki-43定位是“轻战”。
所谓的轻型战斗机,是日本陆军在1930年代末期评估未来战斗机发展路线时做出的分类。设计主要目标着重轻巧的运动性能以同敌方战斗机格斗,在火力和结构上让步较大。设计Ki-43的工作由中岛飞机设计科科长小山悌为核心,并纳编研究科空力班的糸川英夫等人,一同参与一式战设计的工程师青木邦弘回忆,陆军对一式战的要求主要是“比九七战更优秀的机动力”,但同时该开发案的新机体还得满足低单翼、可收起落架、更高速度、更长航程等严苛要求。
中岛团队的研发方针中,除了加入可收放式起落架设计,新型机的基本结构设计大致承袭九七式战斗机;因此开发进度尚称顺利,第一架原型机于1938年12月完成,12月12日在中岛飞机所属的尾岛机场进行首次试飞。隔年开始由日本陆军航空审查部之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进行审查,测试结果显示此飞机的续航力确实比诺门罕事变中活跃的九七式战斗机更优秀,但速度仅有少许提升,在陆军航空审查部最在意的水平回旋性上则比九七式来的差[4]。虽然之后部分试飞员参考了诺门罕事变中苏军伊-16对抗九七式的战法,加入了垂直面机动,发现一式战的机动性高得惊人,能轻易的压倒九七战,但这结果在当时仍无法撼动大多数守旧派驾驶员与陆军审查部的态度。
测试结果对陆军中的轻、重战机两派而言皆不尽理想,日军原有意跳过キ-43-I,计划换装具有更强劲马力引擎,速度及火力较佳的キ-43-II[5];但不久后随着日军南进战略定案,陆军参谋本部需要一款长航程的护卫战机,但被认为能与英美新锐战斗机抗衡的二式单战开发进度都赶不上战局。
于是,在飞行实验部实验队长今川一策上校的建议下,陆军改变决定,要求对キ-43-I进行最小程度的改装并迅速将之投入战场。是在1941年(昭和16年)5月,キ-43获得“一式战斗机一型”的制式编号正式采用;不过仍视为垫档机种,所以在1941年底开战时陆军只有第59、第64等2支飞行战队,为数不超过100架的一式战完成换装(第59战队完成2支中队21架、64战队完成3支中队35架);大部分的战斗机部队仍续用九七式战斗机,直到一式战二型投产后才转换。
在1942年3月日军夺占东南亚后,一式战斗机正式以“隼”的称呼供报章媒体得知,随即成为日本各界知名的新锐机种;同时经过战争经验反馈的一式战二型量产线亦陆续完遂,各地陆军飞行战队的九七式战斗机在1942年休整期间陆续换装,至1942年末一式战已经成为各战队的主力机型,1943年中完成全面换装。
到二战结束时,总产量约为5,919架,是日本国内生产量仅次于零战的战斗机。
由于“隼”的机翼结构设计架构较旧、轻巧致密而复杂,难以承受内装机枪或机炮的重量和后座力,在翼下装设枪/炮䇲舱又对飞行性能影响过大,故只在机首装设两处枪位。但这样令“隼”要击落有装甲保护的美制军用机(即便是战斗机)相对困难,根据不列颠空战的经验,即使被配备8挺7.7毫米口径(和“隼”的机枪口径相同)机枪的飓风战斗机攻击的德军飞机很多仍可以飞返基地,攻击火力祇有飓风式1/4的有多贫弱可想而知,虽然后来把机枪由7.7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提升为12.7毫米口径的Ho-103重机枪,但打击力偏弱的问题仍在,只有试制两架的“隼”三型乙才实验性的装备了两门20毫米口径Ho-5机炮。
设计初期由于陆军不合理的要求,中岛飞机在开发此机时过度将机体轻量化,结果导致在原型机试飞时发生了空中解体的惨剧。由于同时期零战原型机也发生了空中解体的事件,连带地让陆军对“隼”产生疑虑,要求加强机体结构并延后配发时间。此次意外令日本陆军不再一味追求机体性能指标,而对“隼”之后的战机要求回归合理面,以实战安定性为主(在此之前,只执著于满足性能指标而无视现实运用面,为当时日本各军种之通病)。也因此,“隼”在账面性能与规格上虽不若零战亮眼,但在乘员生存性的重视度等国际潮流上则大为领先。
一式战斗机“隼”的防护设计,源自于诺门罕事变后的战斗教训,以及观察欧洲战事发展后的结论。从一式战一型起,开始配备可防7.7毫米子弹的复合毡防漏防弹油箱;一式战二型更换使用橡胶制自封油箱,可防御12.7毫米子弹[6]。机体防御部分,在1943年6月起量产的一式战二型开始在驾驶员座位上半部增设厚13毫米的防弹钢板,同样的也能抵御12.7毫米子弹;但除此之外,“隼”的机体结构并没有增设额外防御,因此盟军的重火力、高防御力战机会惯用迎面攻击的手段,以求在第一击便从正面击毁火力与前方防御较弱的一式战“隼”。
Ha-25型引擎装备的早期生产型。试作型与初期生产型(一型甲)的武装为2挺7.7mm机枪,之后一型乙换装为7.7mm机枪与12.7mm机枪各一挺。在生产时自封油箱设计为可承受7.7mm机枪攻击,之后强化到与二型相同规格可稍微抵挡美规12.7mm重机枪弹程度攻击。一型的生产型依照时间而有甲、乙、丙三批小幅度改进之机种,主要区分为武备配置。一型的结构轻量化过于苛刻,因此俯冲速度被限制在时速550公里以下,1942年在中国战场配发的一式战一型有多架因追击P-40时超过俯冲速限因而解体。一式战一型在1943年逐步调离前线,由更好的二型替换。
正式名称 | 一式战斗机一型丙 |
试作名称 | キ43-I丙(Ki-43-I丙) |
全宽 | 11.43m |
全长 | 8.85m |
全高 | 3.27m |
空重 | 1,590kg |
一般全备重量 | 2,580kg |
引擎 | 中岛九九式(Ha-25)气冷式复列星型14汽缸(离陆出力970匹马力) |
最大速度 | 492km/h(高度4,000m) |
爬升率 | 到达5000米高度费时5分40秒 |
续航距离 | 1,000km ~ 2,200km(依巡航速度与有无外挂油箱而定) |
固定武装 | 机首内12.7mm机枪2挺 |
外挂炸弹 | 30kg~60kg炸弹x2 |
一式战斗机生产最多的型号,1942年2月完成原型机,11月首架预量产机出厂,1943年1月开始拨交部队使用,中岛飞机和立川飞机公司同时生产。与一型主要差别在于机身结构强化使其俯冲速限提高至600~650km程度,引擎换装成更强力的Ha-115,化油器进气口移动到机鼻上方,左右主翼端各切短30厘米,座舱罩从多片式更换为二式单座战斗机该款带有弧度的单片式改善后方视野,螺旋桨由二翅换装为三翅螺旋桨(螺旋桨直径从2.9米缩小为2.8米)。武装换装为12.7mm机枪两挺,瞄准器从瞄准镜式换成光网式,自封油箱强化至可抗12.7mm机枪攻击,从1943年6月出厂的5580号机以后在驾驶舱后方加装可防12.7mm机枪子弹攻击之13mm厚装甲板。由于生产时期不同,可从机首整流罩的外型以及冷却器排气口位置的些微差异辨别。
正式名称 | 一式战斗机二型 |
试作名称 | キ-43-Ⅱ(Ki-43-II) |
全宽 | 10.837m |
全长 | 8.92m |
全高 | 3.085m |
空重 | 1,975kg |
一般全备重量 | 2,590kg |
引擎 | 中岛Ha-115(离陆出力1,150匹马力) |
最大速度 | 536km/h(高度6,000m) ※使用独立式推力排气管的最末期二型可达548km/h |
爬升率 | 到达5000米高度费时4分48秒 |
续航距离 | 3,000km(加挂副油箱状态)/1,620km(机内燃油) |
固定武装 | 机首内12.7mm机枪2挺(携带弹药各270发) |
外挂炸弹 | 30kg~250kg炸弹x2 |
将引擎换装为加装甲醇水注入装置之Ha-115-2引擎之最后量产型,武装与防弹装备与二型相同,甲醇水容量70升,装设在驾驶舱后方。最大速度提升至系列最高的560km/h。由中岛飞机进行试制,因中岛原厂正全力量产四式战斗机,因此一式战三型量产全由立川飞机公司代工。1944年7月本型开始进入量产,不过实战配备当初因为水喷射装置经常故障与整备兵的不熟悉,曾导致一段时期的出勤率不佳。
由于原先搭载的两挺12.7mmHo-103重机枪在对付盟军重装甲战机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此型最后阶段的试作型曾尝试将武装强化为2门20mmHo-5机炮,为此甚至重新设计了引擎架与机鼻整流罩,这就是“隼”三型乙(Ki-43-III乙)。因为设计得当,改善了配重,不仅没有减损到最大速度,而且还因为重量增加而使初始俯冲速度提高,射击安定性良好也无炮口闪焰问题,大受试飞员好评。不过毕竟因为重量增加影响了爬升、加速、运动性,定位也与四式战斗机重叠,最后被陆军强行中止开发,仅停留在试作两机的阶段,未获制式采用。但两架试作机中有一架供给明野飞行教导师团,参与了拦截B-29的实战,成功击伤了一架B-29。
从一式战斗机二型后期开始不断增加装备与强化结构使得机身空重逐渐上升,到最后一式战“隼”在一开始设计时的“轻型战斗机”印象已逐渐淡薄。一方面被少数喜欢轻巧操控感的驾驶认为是具有“重战”性格的轻战而颇有微词,一方面却也受到另一部分驾驶的喜爱,认为是均衡性极佳的格斗系战机。附带一提,在欧美没有“轻型战斗机”的分类概念。比起运动性佳但有传统结构与防弹缺陷的二一/三二/二二/五二型,或装备齐全但动力未能提升结果“样样通、样样松”的五二型丙/六二型等零战家族成员,在逐步提升速度与火力防御的同时,仍未失去运动性优势的末期“隼”二型乃至“隼”三型,更受到太平洋南方战线盟军的警戒。即使该区最后进驻了性能足以凌驾所有日机的喷火Mk.XIV或P-51D,对经验老到的熟练驾驶所操作的“Oscar”仍抱持着“禁止与之格斗”的敬畏之心直至战争结束。
由于中岛厂当时已不负责一式战生产,故一式战四型并没有一个统整方案,此改良型曾有两种构想:
侵华日军于1941年4月首先把最初参战的一式战“隼”一型配备驻广东的第64战队,之后又把火力得到强化的一式战“隼”二型配备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航空队和伪满洲国空军,例如:驻广州天河机场的第33战队和驻香港启德机场的第33战队第3中队就装备了一式战“隼”,当时中美盟军对一式战“隼”一无所知,祇知这种战斗机比一般零式战斗机更灵活、但攻击火力祇有机头机枪,因而以为该型机乃是零式战斗机的一种型号,并称之为“新零式”。
1942年11月23日,中国空军和美国第14航空队的12架B-25轰炸机和16架P-40战斗机从桂林起飞去轰炸在香港的日军,当轰炸完成后,在启德机场的6架一式战“隼”起飞并攻击B-25机群,当日有一架B-25被一式战“隼”击落并掉进宝安县大鹏镇(即现在的深圳)的水稻田里,一架一式战“隼”被P-40击伤,但最终6架一式战“隼”都回到启德机场。
1945年8月,日军在白城子地区曾用一式战“隼”攻击过苏军装甲部队。
当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一式战虽然数量极少,祇有56架,配备于日本陆军航空队第59和第64战队,但仍是日本陆军手头最好的战斗机,因此从进攻东南亚开始便无役不与,足迹遍及所有日本陆军涉及的战区。
最初参战的是一式战“隼”一型,当配备左右两个翼下可抛弃式副油箱时,其航程可达到2600公里,这是九七式战斗机做不到的,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一式战“隼”就从刚向日军投降的泰国机场起飞,飞往海面为横渡泰国湾的日本登陆舰队进行海上护航,日军在一式战“隼”的空中支援下发动马来战役,当时驻马来西亚的英军祇有水牛式战斗机,实战证明该型机根本不是一式战“隼”的对手,英军为此紧急派上飓风战斗机;这时新加坡战役刚好开打,在实战当中,日军飞行员以为飓风式是著名的喷火战斗机,同样英军飞行员也以为一式战“隼”是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因为一式战“隼”的外型及重视格斗的设计取向与三菱零式战机相近,很多盟军飞行员宣称“遭遇零战”的作战纪录其实是遭遇一式战“隼”,而非零式战斗机。
之后日军攻打荷属印尼,一式战“隼”其中一场主要战役是为攻占巴厘巴板油田的日军伞兵作空中支援,当中由第64战队队长加藤建夫驾驶的一式战“隼”击落了两架前来助战的英军飓风战斗机。
二战后,就日军第59、64战队自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3月9日之战报比对考证,目前显示至少有61架同盟国军机(43架战斗机、18架轰炸机)遭一式战“隼”击落。其中第59战队击落30架、第64战队击落27架、两战队共同击落4架,两战队折损战机共计16架,交换比为1:4,也就是“南方作战时一式战在空战中约击落自身4倍、对战斗机时约击落自身3倍的盟军战机”之概述的根据所在。在1942年初期日军在进攻英属马来亚、英属缅甸、荷属东印度等重要战略攻势目标时,遇上英国与荷兰在殖民地主要装备的F2A战斗机,都能进行有效压制,也能够用数量压制为数稀少的霍克飓风,一式战“隼”完美的替陆军达成空中掩护任务,盟军经常面对一式战“隼”而未能讨到任何便宜。
1942年后,日本海军航空队在瓜达康纳尔岛所在的所罗门海域空战损失惨重,驻拉包尔的日本海航唯有向日本陆航求助,于是有100架一式战“隼”二型被派到所罗门前线,即第1和第12战队。1943年1月5日,第12战队的一式战“隼”和美军第43和第90轰炸机大队的12架轰炸机(B-17F和B-24D各6架)交战,击落一架B-17F,首开战果,此后又在10天内接连击落2架B-17、B-24D和B-25D各1架,以及1架P-38F战斗机,但自身也付出了损失13架的代价。由于在所罗门空战当中,一式战“隼”主要的敌手是有重装甲保护而机身结构坚固的美军轰炸机,祇有机头两挺Ho-103重机枪的一式战“隼”二型打得很吃力。除了与美军重型轰炸机对战,驻拉包尔基地的一式战“隼”也曾在澳洲达尔文港上空和英军的喷火式战斗机作战。随着日军在所罗门空战的失败,一式战“隼”也离开拉包尔基地,撤退到菲律宾和台湾继续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作战,直至1945年战败。
马来与新加坡战役后,日军陆航第64战队来到缅甸战场继续和英军、美国飞虎队(正式名称: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以及前来助战的中国远征军作战,1942年5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的布伦亨式轰炸机飞去攻击一个在缅甸的日军机场,当时此机场驻有日本陆航第64战队(即有名的加藤隼战斗队),当日有5架一式战“隼”起飞迎战,其中包括加藤建夫队长的座机,加藤的座机被此架布伦亨式轰炸机的后部机枪射中着火,坠入孟加拉湾,加藤建夫死后被追封成为陆军少将和军神。
失去加藤建夫队长的第64战队在1943年12月参加了掩护陆军轰炸机群轰炸加尔各答的“龙一号作战”,之后日军地面部队也跟着发动进攻印度的英帕尔战役,但以惨败收场。在空中,日军飞行员也遇到强敌,就是著名的英军喷火式战斗机,英国皇家空军在缅甸总共派驻了7个中队的喷火式,其中第64战队的日军台湾飞行员许仑墩驾驶一式战“隼”击落了一架第17中队的喷火机。1944年4月22日,第64战队的宫边大尉遭遇了从成都起飞的B-29轰炸机机群,但一式战“隼”贫弱的火力祇造成一架B-29一具引擎损毁,未能将之击落,这也是陆军战斗机首次与B-29交锋。1944年夏天以后,第64战队开始换装一式战“隼”三型和四式战“疾风”,并战斗至日本投降,累计战果为283架各型飞机(其中144架为地面击毁),自身战死飞行员160名。
1943年后,第50战队也到来,此战队的一式战“隼”专门攻击支援中国抗日的驼峰航线上的运输机,第50战队的一式战“隼”甚至曾偷袭昆明机场,驻当地的美军飞虎队后来从一架一式战“隼”一型(日军陆航第64战队安田义人座机)发现: 一式战由于结构存在缺陷,如果引诱其急速拉升或者俯冲,有很大可能会直接让“隼”在空中解体
了解了一式战“隼”的这个弱点之后,盟军P-40飞行员经常避免与一式战“隼”进行低空缠斗,而是尽可能以高速俯冲攻击一式战“隼”,证明这种战术不单对日本海航的零战有效,对一式战“隼”也同样成功。随着1944年以后P-47和P-51等盟军新锐战机的到来,一式战“隼”更难以抵挡盟军主动发起的空中进攻。
由于一式战“隼”火力贫弱,而日本本土防空战又要面对B-29轰炸机等美军新锐机种,一式战“隼”遂被派去位置偏远的千岛群岛,第54战队的一式战“隼”进驻幌筵岛,抵挡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攻击机群,1943年8月12日一式战“隼”击落2架B-24,之后美日皆增加兵力;到了1944年,幌筵岛祇剩下15架一式战“隼”,另有28架一式战“隼”因应太平洋战场的需求而被调派去菲律宾,最后全部被美军消灭。
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并进攻千岛群岛,8月18日,4架一式战“隼”和4架海军的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作为最后的空中力量,支援在占守岛的日本陆军第91师团,并与苏军战斗机交战,但双方都没有损失,这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的空战(虽然理论上二次大战早在8月15日已结束)。
二战末期,一式战“隼”除了担任第二线的防御任务之外,也参与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任务。
抗战时期由日本人扶植的满洲国空军装备过一式战。
二次大战时亲日的泰国皇家空军也装备过一式战,泰国的一式战曾在二战期间截击过美军B-29轰炸机。
二次大战后,重返中南半岛的法军也曾用一式战对付过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
二次大战后印尼人用日本人留下的一式战对抗过想重新接管印尼的荷兰军,他们把日军红太阳标记的下半部涂白,变成如同印尼国旗的标记。
抗战时期的1942年4月29日,国军于缅甸北部缴获一架原本属于日本陆军航空队第64战队安田义人飞曹长的“隼”一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大批留在中国的一式战,编入第6大队18和19中队,于1946年退役。
抗战胜利后,解放军在中国东北接收到4架一式战“隼”二型,编入东北老航校作为训练用途。
对照在二次大战后被吹捧得近乎神格化的零式战斗机,一式战就寂静无闻得多,但在二战时因为一部军教电影而令一式战比零战在日本人当中更家喻户晓:
日本陆军航空队率先使用一式战“隼”的第64战队,由于队长名叫加藤建夫,因而被昵称为“加藤隼战斗队”。1944年(昭和19年),东宝电影公司为纪念在前线战死的加藤队长,并提高全体国民战意,遂将此队的战斗经历拍成电影《加藤隼战斗队》作为战时宣传。
现今电脑游戏当中有一式战登场者,例如:
其中,战争雷霆中的一式战,推出了近乎所有的型号。从一式战一型甲、乙、丙,到后期的一式战二型,乃至一式战三型甲、乙
2017春季活动作为通关奖品出现,量产型的二型与三型甲可开发或经由任务入手,派驻在占守岛上的日军陆航第54战队与极具盛名的第64战队、挂载炸弹作为战斗轰炸机的第65战队规格为战果或活动报酬装备;第64战队规格是全游戏基地航空队中航程最远的陆上基地制空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