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20世纪初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韩合并(日语:韓国併合)是指1910年8月22日日本(大日本帝国)基于《日韩合并条约》,将朝鲜(大韩帝国)并入版图的历史事件;此举象征朝鲜历史上做为独立国家地位的中断、以及朝鲜日治时期的开始。此事件在东亚史中依照各方用语及观点不同,而有韩国并合、朝鲜并合、日韩并合/韩日并合、日韩合邦/韩日合邦等称呼。韩国人本身则不使用此名称,称之为“庚戌国耻”[1],并将此后的朝鲜日治时期称为“日帝强占期”[2][1]。
1895年4月17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后与中国清朝签署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第一条中清朝承认朝鲜国独立自主之国家地位、废止有损朝鲜国之独立自主地位的朝贡典礼,由此清朝放弃对朝鲜国的宗主国地位与相应的干涉权力。
1895年4月23日,因《马关条约》中第二、三条中规定中国清朝割让辽东半岛主权予日本。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了自身在华利益,以“日本占有辽东半岛妨碍远东和平”为理由,发动对日外交劝告并最终以威胁武力方式迫使日本于同年11月放弃对辽东半岛主权的占有并由此向清朝索要三千万两白银代为赔偿,史称三国干涉还辽。受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日本国内深感耻辱、对俄反感加剧,朝鲜国内的亲俄势力得势。
1895年10月8日,亲俄派的朝鲜国王后明成皇后,在汉城景福宫被闯入的日本驻朝鲜特命全权公使三浦梧楼刺杀,史称乙未事变。事变非但未能削弱朝鲜国内亲俄势力,反而促使朝鲜国内亲俄反日势力的壮大。1896年俄罗斯帝国以保护公使馆为由,派兵进入首都汉城此时朝鲜高宗进入俄国使馆避难,俄罗斯铲除了大部分亲日势力。
1897年10月14日,朝鲜为了明确与凸显朝鲜国独立自主之国家地位,将其国号改为大韩帝国。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军第12师团在大韩帝国的仁川登陆,并攻入汉城,肃清大韩帝国政府中所有的亲俄大臣,另立亲日政权。
1904年8月22日,日本与大韩帝国签署第一次日韩协约。协约中规定大韩帝国应雇佣日本推荐的财务顾问与外交顾问,并征询顾问意见后行事。
1905年11月,日本与大韩帝国签署第二次日韩协约。协约中规定由日本政府掌握大韩帝国的外交权、在大韩帝国设置统监府等。乙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大韩帝国正式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伊藤博文成为首任“韩国统监”。
1907年7月24日,日本与大韩帝国签署第三次日韩协约。协约中规定大韩帝国的高级官吏任免权落入日本在韩国的统监手上(第四条),韩国政府官吏可由日本人出任(第五条)。至此韩国的内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辖之下。该协约的未公开部分还规定解散大韩帝国军,及丧失司法权与警察权。
1907年8月1日,大韩帝国在其首都举行解散朝鲜军队的解散仪式。朝鲜军队的解散致使其中一部分爱国军人向抗日已久的义兵队伍合流,加强义兵部队的战斗力,斗争向朝鲜全国扩大。史称义兵运动,日称“义兵闘争”。
1909年7月,日本明治政府内阁决定通过“在适当时期将朝鲜并入到日本版图的方针”。
1909年9月,义兵运动达到最高峰,但日军随后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南韩大讨伐作战”致使义兵部队遭受重创。
日韩合并条约的结果导致大韩帝国(朝鲜王国)的灭亡,朝鲜半岛成为日本领土的一部分,朝鲜总督府成为日本在朝鲜的最高统治机关。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后,才失去对朝鲜半岛的实质统治权。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降伏文书》,始结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等49国签署《旧金山和约》,日本政府承认朝鲜的独立,并放弃对朝鲜包括济州岛、巨文岛与郁陵岛等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