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龙属名Ondogurvel国际音标:[ɒndɒɡurw̜iɮ],意为“蛋蜥蜴”)是蒙古南部晚白垩世坎帕阶西戈约特组的一属阿瓦拉慈龙科恐龙,模式种兼唯一种是阿氏蛋龙O. alifanovi),所知于部分骨骼,含最后两节背椎的碎片、三节前段骶椎、右髂骨、左右耻骨坐骨、连接的右胫骨腓骨、第二和第五跖骨及第四指第一和第二节趾骨、右腕掌骨、左右第二指第一节指骨、右股骨、第二趾第一节左趾骨以及未确认趾骨碎片。[1]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蛋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坎帕阶72.1 Ma
Thumb
复原图英语Paleoart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阿尔瓦雷斯龙科 Alvarezsauridae
亚科: 小驰龙亚科 Parvicursorinae
属: 蛋龙属 Ondogurvel
Averianov & Lopatin, 2022
模式种
阿氏蛋龙
Ondogurvel alifanovi

Averianov & Lopatin, 2022
Close

发现与命名

2022年,模式种阿氏蛋龙(Ondogurvel alifanovi)由亚历山大·阿韦里亚诺夫(Alexander O. Averianov)和阿列克谢·洛帕丁(Alexey V. Lopatin)命名并描述。属名Ondogurvel分别取自蒙古语өндөг/ondo国际音标:[ɒndɒ],意为“蛋”)和гүрвэл/gurvel国际音标:[ɡurw̜iɮ],意为“蜥蜴”)。种名alifanovi国际音标:[ɑːlɪfɑːnɔːvaɪ])纪念1999年发现正模标本(PIN 5838/1)的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阿里法诺夫(Vladimir Alifanov)。[1]

描述

蛋龙是种两足兽脚类,和其它小驰龙亚科一样拥有强健的肱骨及修长的后肢,表明其善于奔跑。独特之处在于第二和第三跖骨接触区完全融合,与其它阿瓦拉慈龙科不同。[1]

阿韦里亚诺夫和洛帕丁(2022年)指出本属与小驰龙(西戈约特组的另一种小驰龙亚科)存在以下差异:[1]

  • 髂骨髋臼上嵴背侧呈弧形;
  • 胫骨横截面唇侧不太弯曲;
  • 第二趾第一趾骨相对较短。

描述者亦指出两者的股骨几乎相同。[1]米奇·莫蒂默(Mickey Mortimer)提出蛋龙可能是小驰龙的次异名,而后者仅所知于幼年个体。[2]

分类

阿韦里亚诺夫和洛帕丁(2022年)根据手部形的将本属归入阿瓦拉慈龙科小驰龙亚科。他们发现蛋龙与西峡爪龙游光爪龙形成一个演化支,后者具有近端共骨化的第二及第四跖骨。描述论文提出:“整个小驰龙亚科腕掌骨形态的巨大差异可能表明,以贝斯克提组的阿瓦拉慈龙科–临河爪龙和单爪龙–蛋龙为代表的小驰龙亚科谱系之间存在着深刻差异。”。

阿韦里亚诺夫和洛帕丁(2022年)的分支图:[1]

阿瓦拉慈龙科 Alvarezsauridae

阿瓦拉慈龙 Alvarezsaurus

小驰龙亚科 Parvicursorinae

临河爪龙 Linhenykus

角爪龙 Ceratonykus

小驰龙 Parvicursor

单爪龙 Mononykus

鸟面龙 Shuvuuia

西峡爪龙 Xixianykus

游光爪龙 Albinykus

蛋龙 Ondogurvel

古生态学

蒙古西戈约特组的耐梅盖特地区亦发现了偷蛋龙类的耐梅盖特母龙[3]其它地区发现的恐龙包括阿瓦拉慈龙科的角爪龙[4]胡山尾龙[5]小驰龙[6]驰龙科的作明龙[7]吉祥天母龙[8]偷蛋龙类的窃螺龙河源龙[9]哈兹卡盗龙亚科的胡山足龙[10]蜥脚类的非凡龙[11]角龙类的弱角龙矮脚角龙[12]厚头龙类的膨头龙[13]以及甲龙类的美甲龙[14]多智龙[15]猬甲龙[16]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