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老人 (也称“高龄人虐待”、“不尽孝”)是“在本应相互信任、期待的关系中,他人对老年人作出不合适的行为,此类行为会对老年人造成伤害和痛苦。”[1]这一来自不列颠的反对虐待老人行动组织的定义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有国家出台法律保护老年人,防止他们受到虐待。

虐待老人的核心元素是老年人信任当事人,但是后者成为了施虐者。因此,这包括老年人熟知的人或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例如爱人、同伴或家庭成员、邻居,或老年人所依赖为生的服务人员。虐待老人有许多形式,它可以被认定是家庭暴力

虽然各种形式都可以被算为虐待老人,但是这不包括对老年人的普通犯罪活动,例如入室抢劫,当街“摸兜”,或“趁其不备行窃”。

赡养人虐待老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呼吁关注老年人虐待。[2]多年来,政府机构和社区专业组织,都将虐待老人视为社会问题。[3]

2006年,国际预防虐待老人网络(INPEA)将6月15日定为世界虐待老人警示日(WEAAD),当天,全球会举办更多的活动来警惕虐待老人,关注相关挑战。[4]

形式

虽然各国在虐待老人上都有共同问题,但是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都存在独特的问题,即在国内对老年人的认识问题。最基本的共性在于使用权力控制个人来影响其它老人的幸福和地位。

虐待老人有几种形式,包括:[5][6]

此外,美国有的州郡法律规定[7]下列也是虐待老人:

  • 遗弃:
  • 剥夺权益:
  • 自我疏忽:

制度性虐待 指代当对受赡养老人应当得到照顾和赡养时遭到权益剥夺,受到物理和心理的伤害。

健康后果

虐待老人的健康后果十分严重。虐待老人可以摧毁老人的生活治品质,例如:[8]

  • 功能性能力下降
  • 增加依赖性
  • 增加绝望感
  • 增加压力
  • 心理状况变差
  • 过早死亡或发病
  • 抑郁或痴呆
  • 营养不良
  • 褥疮[9]
  • 死亡

相对于其他老人来说,受到虐待的老人在死亡率上要高出三倍。[10]

衍生虐老的危机因素(Risk Factors)

有研究或统计数字显示,受虐长者与施虐者的某些特质或处境,往往较易引发虐待长者的事件产生。一般来说,它们会被视作导致虐老的危机因素,而其中值得各方留意的危机因素如下:

高危长者(Elders at risk)

  1. 年龄:长者年龄愈高,受虐危机愈大。
  2. 夫妇年龄差距:长者夫妇之间年龄差距愈大(例如老夫少妻),年长一方受虐机会愈大。
  3. 健康转差:若长者身体及精神健康转差(例如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需要依赖别人照顾,受虐危机愈大。
  4. 居住安排:受虐长者较多是与他人同住(例如与自己的配偶、成年子女家庭等),其人际关系又较为疏离甚至陷于孤立。
  5. 缺乏资源:受虐长者较多为资源困乏者,须依靠他人照顾。
  6. 新近丧亲:新近丧亲的长者,生活起居若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又或缺乏经验独立处理私人财产者,往往较易成为被虐的对象(例如财产被侵吞等)。

施虐者的特质

  1. 年龄:施虐者多较受虐长者年轻。
  2. 性别:普遍来说,男性施虐者较女性为多。
  3. 精神或行为问题:若为精神病患,又或有酗酒、吸毒、暴力、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则较易成为伤害长者的施虐者。
  4. 与受虐者的关系:大多数的施虐者为受虐长者的家人,尤以其成年子女、媳婿及配偶为甚。
  5. 依赖者:长者的成年子女若为失业者或未婚,而在财务支出、居住照顾及其他生活层面上,需要依赖其年长父母者,则较易成为伤害长者的施虐者。

脚注

更多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