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以色列前总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里埃勒·沙龙(希伯来语:אֲרִיאֵל שָׁרוֹן,罗马化:Ariʼēl Sharōn,希伯来语发音:[arˈjɛl ʃaˈron] (ⓘ);1928年2月26日—2014年1月11日),原名阿里埃勒·沙伊纳曼(אריאל שיינרמן,Ariel Scheinermann),以色列军官及政治人物,曾任第11任以色列总理,直至2006年1月因中风而无法继续履职[3]。
阿里埃勒·沙龙 אריאל שרון | |
---|---|
第11任以色列总理 | |
任期 2001年3月7日—2006年4月11日 2006年1月4日奥尔默特开始代行职责 | |
总统 | 摩西·卡察夫 |
副职 | 埃胡德·奥尔默特 |
前任 | 埃胡德·巴拉克 |
继任 | 埃胡德·奥尔默特 |
以色列外交部长 | |
任期 1998年10月13日—1999年6月6日 | |
总理 |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
前任 | 大卫·利维 |
继任 | 大卫·利维 |
以色列能源与水资源部部长 | |
任期 1996年7月8日—1999年7月6日 | |
总理 |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
前任 | 伊扎克·利维 |
继任 | 埃利·苏伊萨 |
以色列住房与建设部长 | |
任期 1990年6月11日—1992年7月13日 | |
总理 | 伊扎克·沙米尔 |
前任 | 大卫·利维 |
继任 | 本雅明·本·埃利泽 |
以色列工业、贸易与劳工部长 | |
任期 1984年9月13日—1990年2月20日 | |
总理 | 希蒙·佩雷斯(1984-1986) 伊扎克·沙米尔(1986-1990) |
前任 | 吉迪恩·帕特 |
继任 | 摩西·尼西姆 |
以色列国防部长 | |
任期 1981年8月5日—1983年2月14日 | |
总理 | 梅纳赫姆·贝京 |
前任 | 梅纳赫姆·贝京 |
继任 | 梅纳赫姆·贝京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阿里埃勒·沙伊纳曼 Ariel Scheinermann 1928年2月26日 巴勒斯坦托管地马拉勒村 |
逝世 | 2014年1月11日 以色列拉马干 | (85岁)
墓地 | 以色列内盖夫无花果农场 |
政党 | 自由党 (1973-1974)[1] 利库德集团 (1977-2005)[2] 前进党 (2005-2006) |
其他政党 | 和平锡安党 (1977) |
配偶 |
|
儿女 | 3名子女 |
母校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特拉维夫大学 |
专业 | 军官 |
签名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以色列 |
服役 | 哈格纳 以色列国防军 |
服役时间 | 1948年-1974年 |
军衔 | 少将 |
指挥 | 南部指挥部 伞兵旅 101部队 戈兰尼旅 |
参战 | 以色列独立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六日战争 赎罪日战争 |
1948年以色列陆军建军时沙龙即为其指挥官之一。他作为士兵及军官参加了1948年的独立战争,于亚历山德罗尼旅中担任排长,参加多场战斗,其中包括宾农阿莱夫行动(Bin Nun Alef)。他在101部队的建立、反扑行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六日战争、埃以消耗战争及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国防部长,沙龙亦指挥了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
沙龙被认为是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以及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4]。在其指挥六日战争中对西奈半岛的突击及赎罪日战争中对埃及陆军第三军完成合围后,以色列民众赋予其“以色列之王”这一称号。
沙龙从军队退伍之后进入政界,加入利库德集团,并于1977年至1992年及1996年至1999年在利库德领导的政府中担任职位。2000年沙龙当选利库德集团党首,并于2001年至2006年担任以色列总理一职。
1970年代至1990年代,沙龙支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及加沙地带进行以色列定居点的建设;然而在其就任总理后,沙龙开始主张放弃部分犹太人定居点[5]并于2004年至2005年推动了以色列自加沙地带的单方面撤离。利库德集团反对这一政策,由此沙龙于2005年11月退出该党,新建前进党。外界预测沙龙将会赢得下一届大选,并通过一系列单方面撤离行动“将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地区大部撤出”[6][7][8]。2006年1月4日沙龙中风昏迷,陷入持续性植物状态,直至2014年1月11日辞世[9][10][11]。
沙龙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马拉勒村的一个犹太农民家庭,沙龙家原姓沙伊纳曼(שיינרמן,Scheinermann),后来才改以家庭所在地的沙龙地区为姓氏。沙龙的父母什穆埃尔(Shmuel)和薇拉(Vera)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922年,他们从苏俄移民到以色列。
沙龙早年在英国坎特伯雷参谋学院、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学习。1956年10月参加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的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获得少将军衔。1973年10月,在赎罪日战争中,当以色列军队受到重大挫折之时,沙龙率领属下的两个师强突苏伊士运河,一举扭转战局,被手下的将士称为“犹太之王”,被外界称为“以色列的巴顿”。1982年年他又指挥第五次中东战争,攻入黎巴嫩,重创巴解组织的力量。
1981年,出任以色列国防部部长。
1996年,任国家基础设施部长,并从1998年起兼任外交部长,直到1999年以色列大选。
1999年,出任利库德集团党魁。
2001年2月,以利库德集团党魁领导人身份参加以色列总理竞选并获胜。
2002年11月28日,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党魁。
2003年1月28日,领导利库德集团在选举中获胜,使得利库德集团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成功连任总理。
2005年11月21日,退出执政利库德集团,成立以色列前进党,担任党魁。
2005年6月18日,沙龙被送往耶路撒冷当地的一间医院,当时他已轻微中风[12]。报道指沙龙感到不适及言语上难以说话、沟通。之后他突然在以色列军方电台出现,表明自己将会继续担任以色列总理,劝喻人民不要担心。
沙龙于2005年12月18日再次因轻微中风入院。不过两日后(12月20日)即出院。沙龙似乎已经痊愈(甚至在午餐上吃了两大块巨型牛排),不过医生已提醒沙龙注重饮食健康,以免又再中风。医生还计划在2006年1月为其进行心脏修补手术。
2006年1月4日晚,沙龙因突发严重中风被紧急送往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进行抢救。[13]1月6日,因为脑部出血未停止,沙龙再次被迫进行手术。哈达萨医院院长什洛莫·莫尔及沙龙助手还指出其或将无法履行总理的职务。 [14]1月9日,沙龙在医生逐步减少使用麻醉药后,开始恢复独立呼吸,但仍要佩戴氧气罩。莫尔指,其情况仍然危殆,会在他苏醒后,再评估他脑部受损的情况;而另一方面,代总理艾胡德·奥尔默特承诺,会继续沙龙的政策。[15]1月11日,沙龙病情继续好转,但仍然严重,什洛莫·莫尔还计划停止为他注射麻醉剂。[16]2月10日,沙龙的消化系统严重受损,情况危殆,医生指他生存机会甚低。[17]4月11日,以色列内阁召开特别会议,宣布沙龙永久失去履行职权能力,同时任命代总理艾胡德·奥尔默特为临时总理。这意味着沙龙时代正式结束。[18]
2007年4月18日,沙龙之子称沙龙病情有好转,甚至一度能够开口说话[19]。
2014年1月2日,沙龙情况再次转趋危殆,出现多重器官衰竭,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21]。
2014年1月9日,病情极度恶化,甚至可能随时病逝[22]。
2014年1月11日,沙龙在特拉维夫一家医院中病逝,享寿85岁[23]。
根据犹太人的丧葬习俗,沙龙的葬礼于1月13日以举行,以尽快下葬[24][25][26]。参加了葬礼的外国政要包括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前荷兰首相维姆·科克、捷克总理伊日·鲁斯诺克、俄罗斯外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和德国外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等[2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