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对战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网球对战列表旨在记录网球史上一些较为著名球员之间的对战[1][2][3]。因此,在以下列表中出现的球员及对战数据,均需满足三个条件。
- 双方球员中的任何一方必须在职业生涯中排名高达世界第三或高于世界第三,其中一人必须曾经登顶世界第一。
- 双方球员在大满贯的半决赛中多次相遇(包含网球公开化年代以前世界巡回赛)。
- 在主要的职业赛场上,双方必须达到最少12次或以上的相遇。
活跃对战 | 进行中 |
---|
男子选手
对战 |
时间 |
相遇 |
大满贯 |
巡回赛 |
所有比赛 |
---|---|---|---|---|---|
冈萨雷斯–罗素尔 | 1957–1970 | 182 | 0–0 | 2–3 | 107–75 |
罗德·拉沃尔尔–罗素尔 | 1963–1976 | 142 | 1–1 | 4–6 | 80–63 |
冈萨雷斯–克拉玛 | 1949–1954 | 139 | 0–0 | 1–0 | 38-101 |
埃莫森–拉沃尔尔 | 1958–1975 | 67 | 2–7 | 0–0 | 18–49 |
冈萨雷斯–赛古拉 | 1951–1965 | 61 | 0–0 | 8–3 | 38–23 |
冈萨雷斯–拉沃尔尔 | 1964–1970 | 59 | 0–1 | 0–2 | 21–38 |
对战 | 时间周期 | 相遇次数 | 所有比赛 | 大满贯 | 战绩 | 大满贯决赛 | 战绩 | 所有决赛 | 战绩 |
---|---|---|---|---|---|---|---|---|---|
德约科维奇–纳达尔 | 2006– | 59 | 30–29 | 18 | 7-11 | 9 | 4–5 | 28 | 15–13 |
德约科维奇–费德勒 | 2006–2020 | 50 | 27–23 | 17 | 11–6 | 5 | 4–1 | 19 | 13–6 |
费德勒–纳达尔 | 2004–2019 | 40 | 16–24 | 14 | 4–10 | 9 | 3–6 | 24 | 10–14 |
伦德尔–麦肯罗 ** | 1980–1992 | 37 | 21–15 | 10 | 7–3 | 3 | 2–1 | 18 | 7–10 |
康诺尔斯–伦德尔 | 1979–1992 | 36* | 13–22 | 7 | 3–4 | 2 | 2–0 | 7 | 4–2* |
贝克–斯特凡·埃德贝里 | 1984–1996 | 35 | 25–10 | 4 | 1–3 | 3 | 1–2 | 16 | 11–5 |
康诺尔斯–麦肯罗 | 1977–1991 | 35* | 14–20 | 9 | 3–6 | 2 | 1–1 | 15 | 7–7* |
阿加西–桑普拉斯 | 1989–2002 | 34 | 14–20 | 9 | 3–6 | 5 | 1–4 | 16 | 7–9 |
斯特凡·斯特凡·埃德贝里–伦德尔 | 1984–1992 | 27 | 14–13 | 9 | 5–4 | 1 | 0–1 | 7 | 3–4 |
费德勒–休伊特 | 1999– | 26 | 18–8 | 8 | 8–0 | 1 | 1–0 | 4 | 3–1 |
纳达尔–费雷尔 | 2005– | 24 | 20–4 | 5 | 3–2 | 1 | 1-0 | 8 | 8–0 |
费德勒–罗迪克 | 2001–2012 | 24 | 21–3 | 8 | 8–0 | 4 | 4–0 | 7 | 7–0 |
比约恩·博里–康诺尔斯 | 1973–1981 | 23 | 15–8 | 8 | 5–3 | 4 | 2–2 | 13 | 8–5 |
比约恩·博里–维拉斯 | 1973–1980 | 23* | 17–5 | 3 | 3–0 | 2 | 2–0 | 10 | 8–1* |
伦德尔–维兰德 | 1982–1994 | 22 | 15–7 | 9 | 5–4 | 5 | 2–3 | 9 | 6–3 |
阿加西–张德培 | 1988–2003 | 22 | 15–7 | 5 | 3–2 | 0 | 0 | 4 | 3–1 |
贝克–伦德尔 | 1985–1993 | 22* | 10–11 | 6 | 5–1 | 3 | 3–0 | 13 | 7–6 |
达维登科–费德勒 | 2002– | 21 | 2–19 | 6 | 0–6 | 0 | 0 | 2 | 0–2 |
张德培–斯特凡·斯特凡·埃德贝里 | 1988–1996 | 21 | 9–12 | 5 | 1–4 | 1 | 1–0 | 4 | 3–1 |
康诺尔斯–格鲁拉提斯 | 1974–1985 | 21 | 15–6 | 3 | 2–1 | 0 | 0 | 4 | 3–1 |
费德勒–穆雷 | 2005– | 20 | 9–11 | 4 | 3–1 | 3 | 3–0 | 8 | 5–3 |
考瑞尔–桑普拉斯 | 1988–1999 | 20 | 4–16 | 8 | 2–6 | 1 | 0–1 | 4 | 0–4 |
斯特凡·斯特凡·埃德贝里–维兰德 | 1983–1995 | 20 | 9–11 | 9–11 | 2–3 | 1 | 1–0 | 5 | 3–2 |
张德培–桑普拉斯 | 1989–2001 | 20 | 8–12 | 5 | 1–4 | 1 | 0–1 | 3 | 0–3 |
贝克–伊万尼塞维奇 | 1990–1998 | 20* | 10–9 | 3 | 1–2 | 0 | 0 | 3 | 3–0 |
贝克–桑普拉斯 | 1990–1997 | 19 | 7–12 | 3 | 0–3 | 1 | 0–1 | 7 | 1–6 |
穆雷–纳达尔 | 2007– | 19* | 5–13 | 8 | 2–6 | 0 | 0 | 3 | 2–1 |
伊万尼塞维奇–桑普拉斯 | 1990–1999 | 19* | 6–12 | 5 | 1–4 | 2 | 0–2 | 4 | 1–3 |
德约科维奇–穆雷 | 2006– | 19 | 11–8 | 5 | 3–2 | 4 | 2–2 | 9 | 4–5 |
比约恩·博里–格鲁拉提斯 | 1974–1981 | 17* | 16–0 | 5 | 5–0 | 1 | 1–0 | 7 | 7–0 |
拉夫特–桑普拉斯 | 1993–2001 | 16 | 4–12 | 3 | 1–2 | 1 | 0–1 | 5 | 1–4 |
比约恩·博里–纳斯塔塞 | 1972–1980 | 16* | 10–5 | 3 | 3–0 | 1 | 1–0 | 5 | 2–3 |
德约科维奇–费雷尔 | 2004– | 15 | 10–5 | 5 | 5–0 | 0 | 0 | 2 | 2–0 |
阿加西–拉夫特 | 1993–2001 | 15 | 10–5 | 7 | 4–3 | 0 | 0 | 0 | 0 |
纽康姆–罗素尔 | 1970–1974 | 15 | 8–7 | 6 | 3–3 | 1 | 1–0 | 4 | 3–1 |
比约恩·博里–麦肯罗 | 1978–1981 | 14 | 7–7 | 4 | 1–3 | 4 | 1–3 | 9 | 4–5 |
阿加西–贝克 | 1988–1999 | 14 | 10–4 | 5 | 4–1 | 0 | 0 | 1 | 1–0 |
康诺尔斯–奥兰蒂斯 | 1972–1979 | 14 | 11–3 | 3 | 2–1 | 1 | 0–1 | 2 | 0–2 |
格鲁拉提斯–麦肯罗 | 1979–1984 | 14 | 3–11 | 2 | 0–2 | 1 | 0–1 | 5 | 1–4 |
斯特凡·斯特凡·埃德贝里–桑普拉斯 | 1990–1995 | 14 | 6–8 | 2 | 2–0 | 1 | 1–0 | 1 | 1–0 |
麦肯罗–维兰德 | 1982–1989 | 13 | 7–6 | 5 | 2–3 | 0 | 0 | 3 | 1–2 |
阿加西–考瑞尔 | 1989–1996 | 12 | 5–7 | 6 | 2–4 | 1 | 0–1 | 2 | 0–2 |
阿加西–卡费尔尼科夫 | 1994–2003 | 12 | 8–4 | 5 | 4–1 | 1 | 1–0 | 2 | 2–0 |
费德勒–萨芬 | 2001–2009 | 12 | 10–2 | 5 | 4–1 | 1 | 1–0 | 3 | 3–0 |
考瑞尔–施蒂希 | 1990–1997 | 12 | 5–7 | 4 | 2–2 | 0 | 0 | 0 | 0 |
注:*–包含赛前退赛与放弃比赛(与ATP官方一致,不计入双方球员的H2H)
**–伦德尔和麦肯罗除了以上决赛对决以外,还有两场特殊的决赛对战,分别是1984年及1985年的世界团体赛,虽然是两次团体决赛,但仍然计入以往的H2H中。这些决赛对抗也包括于1987年在斯特拉顿山举行的一场没有比完的决赛,但此次不计入两人的H2H当中。
女子选手
对战 | 时间周期 | 相遇 | 大满贯 | 所有比赛 |
---|---|---|---|---|
埃弗特–纳芙拉蒂洛娃 | 1973–1988 | 80 | 8–14 | 37–43 |
纳芙拉蒂洛娃–施瑞弗尔 | 1978–1992 | 43 | 7–2 | 40–3 |
格拉夫–萨巴蒂尼 | 1985–1995 | 40 | 11–1 | 29–11 |
埃弗特–古拉贡 | 1972–1983 | 39 | 6–4 | 26–13 |
曼德利科娃–纳芙拉蒂洛娃 | 1980–1989 | 36 | 4–6 | 7–29 |
格拉夫–桑切斯 | 1988–1996 | 36 | 9–4 | 28–8 |
崔西·奥斯丁–纳芙拉蒂洛娃 | 1977–1983 | 33 | 2–2 | 13–20 |
格拉夫–诺沃特娜 | 1987–1999 | 33 | 10–1 | 29–4 |
古拉贡–纳芙拉蒂洛娃 | 1973–1982 | 27 | 2–2 | 12–15 |
达文波特–V·威廉斯 | 1997–2005 | 27 | 4–5 | 14–13 |
埃弗特–曼德利科娃 | 1980–1989 | 26 | 10–3 | 19–7 |
达文波特–辛吉斯 | 1995–2006 | 25 | 3–1 | 14–11 |
克莱斯特斯–海宁 | 1998–2010 | 25 | 3–5 | 13–12 |
S·威廉斯–V·威廉斯 | 1998– | 24 | 7–5 | 14–10 |
桑切斯–塞莱斯 | 1989–2002 | 23 | 1–4 | 3–20 |
塞莱斯–马丁内兹 | 1989–2002 | 21 | 4–0 | 20–1 |
诺沃特娜–桑切斯 | 1987–1998 | 21 | 2–3 | 11–10 |
辛吉斯–V·威廉斯 | 1997–2006 | 21 | 4–2 | 11–10 |
辛吉斯–塞莱斯 | 1996–2002 | 20 | 5–2 | 15–5 |
海宁–库兹涅佐娃 | 2003–2011 | 19 | 5–1 | 16–3 |
格拉夫–纳芙拉蒂洛娃 | 1985–1994 | 18 | 4–5 | 9–9 |
卡普里亚蒂–S·威廉斯 | 1999–2004 | 17 | 4–3 | 7–10 |
克莱斯特斯–达文波特 | 2000–2005 | 17 | 1–5 | 9–8 |
达文波特–毛瑞斯莫 | 1998–2006 | 16 | 1–1 | 12–4 |
辛吉斯–皮尔斯 | 1994–2000 | 16 | 3–1 | 10–6 |
塞莱斯–费尔南德斯 | 1989–1999 | 16 | 3–0 | 15–1 |
莎拉波娃–S·威廉斯 | 2004– | 16 | 1–4 | 2–14 |
克莱斯特斯–毛瑞斯莫 | 1999–2007 | 15 | 1–2 | 8–7 |
格拉夫–塞莱斯 | 1989–1999 | 15 | 6–4 | 10–5 |
阿扎伦卡–S·威廉斯 | 2008– | 15 | 0–7 | 3–12 |
萨巴蒂尼–塞莱斯 | 1988–1996 | 14 | 0–3 | 3–11 |
格拉夫–马丁内兹 | 1989–1996 | 14 | 6–0 | 13–1 |
卡普里亚蒂–塞莱斯 | 1990–2002 | 14 | 1–5 | 5–9 |
达文波特–S·威廉斯 | 1997–2005 | 14 | 1–4 | 4–10 |
海宁–毛瑞斯莫 | 1999–2007 | 14 | 0–3 | 8–6 |
库兹涅佐娃–萨芬娜 | 2000–2009 | 14 | 2–1 | 6–8 |
海宁–S·威廉斯 | 2001–2010 | 14 | 4–3 | 6–8 |
辛吉斯–S·威廉斯 | 1998–2002 | 13 | 1–2 | 6–7 |
克莱斯特斯–V·威廉斯 | 2001–2011 | 13 | 3–2 | 7–6 |
阿扎伦卡–莎拉波娃 | 2007– | 13 | 2–1 | 7–6 |
辛吉斯–诺沃特娜 | 1995–1999 | 12 | 3–1 | 9–3 |
卡普里亚蒂–达文波特 | 1997–2003 | 12 | 1–3 | 3–9 |
毛瑞斯莫–S·威廉斯 | 1999–2008 | 12 | 1–5 | 2–10 |
德门蒂耶娃–S·威廉斯 | 2003–2010 | 12 | 0–3 | 5–7 |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