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音主义(英语:evangelicalism),源自希腊词εὐαγγέλιον(euangelion),意为福音、好消息,是一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历史内涵的神学主张。在宗教改革早期,新教人士将自己的教会称为“福音教会”,以示自身尊重《圣经》、有别于天主教会[1][2],至今主流新教依然使用这一意涵下的“福音主义”一词,例如德国的改革宗、信义宗联合教会德国福音教会与许多称为“福音路德教会”的信义宗教会就并非是现在常说的“福音派”教会。而现代更常说的“(新)福音主义”、“保守福音主义”(new evangelicalism/conservative evangelicalism),一般是指一个肇始于18世纪、成形于二战后的神学运动,[3]在近代往往同于信仰上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神学相对),一般拥有四大特点:强调个人归信基督(或曰重生);积极地表述和传播福音;强调圣经的权威,坚信圣经无误论(通常不是:圣经无谬论);强调与耶稣复活有关的基督教教义。[4]
“基要神学”乃是称呼福音神学中最为激烈跟保守的论点。基要神学与福音派神学两个名词若被赋予不同意义时,通常是强调基要神学家已经发展出了严谨的论述体系。福音神学较之则是更大范围的一个通称,只要符合其基本神学要求的主张都可以被归作福音神学──通常,立论松懈甚至提不出论证而仅止于信仰的基要神学主张会被视为“温和的福音神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