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hun 汉本遗址,通称汉本遗址,是台湾宜兰县南澳乡的一处史前遗迹,2012年3月交通部公路总局进行苏花改工程时意外挖掘出土[1]

Quick Facts Blihun 汉本遗址, 位置 ...
Blihun 汉本遗址
位置 台湾宜兰县南澳乡
官方名称Blihun 汉本遗址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遗址
登录种类:考古遗址
详细登录资料
Close

汉本遗址是金属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在当地发现的墓葬、房屋等遗迹距今约1100年至1800年历史[2],与十三行遗址属于同一文化,是台湾考古学界的一大发现。

发现过程

2012年3月5日,苏花改工程位于南澳至和平段的谷风隧道进行的工程中发现“汉本遗址”(台湾铁路管理局汉本车站南端约600多米处[3]),以及武塔隧道附近的“武塔遗址”[4]。交通部公路总局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年代判定为距今1,200-1,600年前的金属器时代文明[5]

研究

2015年7月,刘益昌及其考古团队,继挖到前述之第一个文化层(900到1600年前的金属器时代遗址)后,又挖到第2个文化层遗址。研究团队初判是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不但深度为第一个文化层深(3米)的2倍多,且范围达300米长、100米宽。遗址不仅有完整的部落和房子,也发现100多具遗骸,对北台湾和东台湾的考古文化将具有重要突破和关键意义,可以更完整解读十三行文化的人权和文化形成,更可以得知为何会炼铁。[6]

至2015年8月初,已挖出玉器陶器石器、金箔、玛瑙骨角器玻璃珠等物品;其中出土的铁渣证实,当时台湾已经拥有冶铁技术,进入铁器时代[7]。除此之外,还开挖到100多具石棺中的先人遗骸。另外,发现3件青铜器,比十三行遗址的一件为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益昌指出,当时台湾原住民族的贸易,当由花莲一路往南延伸到吕宋岛中南半岛;刘益昌甚至以“最早台商”形容汉本人。[3]

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钱币、铁器、装饰物,均可以对应到最早自汉朝、最晚到明朝的文化特征。其中出土了青铜器极为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遗物,并出土了宋代钱币与唐宋时代的铁器,推测这群台湾先民与中国有过近千年的贸易往来关系。有可能是隋代古书《隋书‧流求国》中所记载的流求国。

管理

2016年3月7日,宜兰县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等单位举办历史空间审议会议,决议汉本遗址列为县定遗址。2016年3月28日,宜兰县政府公告,汉本遗址为县定遗址。

2016年7月1日,中华民国文化部遗址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汉本遗址为国定遗址;并于原名“汉本遗址”前加上泰雅语“Blihun”一词,意为“门户”,象征该遗址凸显南岛民族文化的移动性与传播性。[8]2016年8月15日,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公告,汉本遗址为国定遗址。

交通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