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3年12月起至1941年春,东北抗日义勇军以及满洲国起义部队、退入苏境的东北抗日联军部队转道来到新疆。分别奉命进驻迪化与伊犁。总人数共为24894人。
盛世才其后找借口把这些源自东北的抗日统军将领郑润成、杨耀钧、苏国、应占斌、杨炳森、李志、徐国光等逮捕,于1939年秘密处死。
盛世才以这些东北籍贯的部队为主,陆续分化改编为:
1943年,盛世才开始扩充军队,把省军骑兵1、2、12、10、16、20、21、31、38、40、46、48、团、骑兵第15大队,摩托第三、第五大队,步兵第2、4营,督办公署炮兵团,机械化旅,边卡5个大队(喀什、和田、哈密、阿克苏、阿山)扩编编组为师:
- 128师:师长柳正欣/1944.9.蒋汉城(域)/1945.4.徐达,驻迪化。1943年10月,新疆边防陆军第一师改称。机械化旅被裁缩,再次被编入教导团。省军驻焉耆的骑兵第10团、驻吐鲁番的骑兵第12团和驻迪化的新疆督办公署教导团组建第128师。1945年4月,第128师被裁。
- 382团:陈俊,1629人,驻迪化
- 383团:蒋德裕(玉),1744人,驻迪化
- 384团:谢炜正,1651人,驻迪化
- 暂3师:师长汤执权/1945.1.徐达/1945.4.1.蒋汉城,上校参谋长孙鹏飞。驻新疆绥来。由边防军陆军骑兵第2团、31团等编成。后暂编第3师和第191师一个团再次改编成第128师。
- 第7团:徐克义,1696人,驻绥来、塔城、额敏
- 第8团:鲁鸿昌,1021人,驻绥来、承化、布尔津
- 第9团:韩方琚,1713人,驻迪化、乌苏
- 骑兵第11师:师长吴熙志/宛凌云/向超中,参谋长阎崇礼。师部驻奇台/承化寺。由骑兵第1团、骑兵第21团等编成。1945年夏 驻奇台骑兵11师和乌苏撤到绥来的骑兵第1师合并为新骑2师。
- 31团:李贵/李振声,675人,驻奇台
- 32团:孙明亮/戴奎一/阎志发,副团长刘金泉,710人,驻镇西
- 33团:曹庆智/戴奎一,副团长陈向前,626人,驻承化
- 骑兵第12师:师长张希良(张希梁),师部驻喀什疏勒。由骑兵第40团、48团和喀什边卡大队扩编成;维族占三分之二。1946年10月裁撤,所属并入骑5军其余两师。
- 34团:姜顺昌/李栋,651人,驻喀什汉城。士兵汉维各半
- 35团:郭明涛/牛隆华,695人,驻和阗。士兵汉族2/5,维族3/5
- 36团:关志(忠)云,667人,驻莎车
- 新编骑兵1师:师长崔颖春/1945.1.蒋德玉,师部驻伊犁(伊宁)。由骑兵16、20团及卫队团扩编成。
- 第一团:曹治本/韩景玉/刘金泉,688人,驻惠远。原卫队团,东北人一半
- 第二团:李冻/姜福顺,副团长鞠发春,728人,驻喀什回城
- 第三团:陈振声,196人,驻塔城
- 新编骑兵第2师:师长宛凌云/1945.8.向超中,参谋长李雅,师部驻焉耆。后兼库阿警备司令部。由骑兵第38团、46团、和田边卡大队扩编为新骑2师;1945年10月裁撤。
- 第四团:马德鸿,副团长王玉昶,650人,驻焉耆。士兵2/5为汉族,满族3/5
- 第五团:傅国庆/1945年5月赵汉奇兼阿克苏乌什温宿指挥官,副团长房庆安,620人,驻阿克苏
- 第六团:陈简/马德鸿,693人,驻且末
- 炮兵第二团:李定远,687人,驻迪化
-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特务团:盛世骏,915人,驻迪化
- 战车大队:关世杰,338人,驻迪化
- 宪兵队:张兆良,133人,驻迪化
- 汽车运输大队:张俊士,224人,驻迪化
- 伊犁保安大队:柳文质,375人,驻伊犁。
- 喀什保安大队:张思恩,266人,驻喀什
- 和田保安中队,233人,驻和阗
- 哈密保安大队:王成培,170人,驻哈密
- 阿克苏保安中队:124人,驻阿克苏
- 塔城保安中队: 61人,驻塔城
- 阿山边卡队:人数不详,驻阿山
全疆共有在编官兵281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