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海翼龙属属名Thalassodromeus)是种大型翼龙类,化石在巴西东北部发现。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掠海翼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前期,112 Ma
飞行中的掠海翼龙的想像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翼龙目 Pterosauria
科: 掠海翼龙科 Thalassodromidae
属: 掠海翼龙属 Thalassodromeus
Kellner & Campos, 2002
模式种
塞氏掠海翼龙
Thalassodromeus sethi

Kellner & Campos, 2002
  • 塞氏掠海翼龙 T. sethi
    Kellner & Campos, 2002
  • 欧氏掠海翼龙 T. oberlii
    (Headden & Campos, 2013)
Close
掠海翼龙的骨架模型
掠海翼龙头颅骨
停留在地面的掠海翼龙

在2002年,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等人将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塞氏掠海翼龙T. sethi)。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海上奔跑者”,意指它们可能在海面上捕食鱼类,类似现代剪嘴鸥;种名则是以古埃及战神赛特为名,因为掠海翼龙有类似的头部形状。但在2006年,其他研究人员提出克尔纳可能把赛特、阿蒙这两神的外型搞错[1]

正模标本(编号DGM 1476-R)是一个严重损坏的头颅骨,发现于巴西东北部的桑塔纳组(Santana Formation)。它们生存于约1亿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掠海翼龙与它们的大型近亲古神翼龙共同生存于同一领空。掠海翼龙因为它们的巨大头部冠饰而著名,头冠从吻突尖端延伸到头颅骨后方,头颅骨的长度为1.42米,而头冠占了75%的表面。吻突尖、缺乏牙齿。它们翼展长4.5米[2]。目前并不清楚冠饰的功能,它能用来吸引异性、鉴定物种身份、或是调节体温。

另一个下颌碎片(编号DGM 1476-M)被归类于掠海翼龙,体型较大,翼展估计约5.3米。另一个颌部骨头(编号SAO 251093)曾被非正式命名为新种,"T. oberli",但之后被编入于塞氏掠海翼龙[3]

亚历山大·克尔纳认为,掠海翼龙会以类似现代剪嘴鸥(Skimmer)的方式猎食;飞行时将下颌拖曳到水里,捕抓水面的鱼类。之后研究根据掠海翼龙与其他大型翼龙类的头部与颈部结构,提出它们的头部、嘴部要经过水面时,必须消耗大量的动力,因此它们能以作出这种动作[4]

亚历山大·克尔纳命名掠海翼龙时,将它们归类于古神翼龙科。近年其他研究认为掠海翼龙、妖精翼龙属于神龙翼龙类掠海翼龙科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