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所罗门·迈蒙 (Salomon Maimon,/ˈmaɪmɒn/;德语:[ˈmaɪmoːn];立陶宛语:Salomonas Maimonas;希伯来语:שלמה בן יהושע מימון,1753年—1800年11月22日),是立陶宛犹太裔哲学家,出生于立陶宛大公国(今白俄罗斯),部分作品是以德语写作。
所罗门·迈蒙 | |
---|---|
出生 | 史罗摩·本·约书亚 Shlomo ben Joshua[2] 1753 波立联邦立陶宛米尔Zhukov Borok |
逝世 | 1800年11月22日 哈布斯堡君主国奥地利西里西亚Nieder-Siegersdor | (46—47岁)
教育程度 | Gymnasium Christianeum |
学派 | 德国观念论 德国怀疑论[1] 犹太启蒙运动 |
主要领域 | |
著名思想 | 批评康德的 quid juris与quid factis,[2] the Doctrine of Differentials (die Lehre vom Differential),[2] 可决定性原则 (der Satz der Bestimmbarkeit)[2][3] |
迈蒙,原名史罗摩·本·约书亚(Shlomo ben Joshua),出生于立陶宛大公国(现白俄罗斯)米尔附近的Zhukov Borok镇 。在Zhukov Borok,其祖父从斯坦尼斯拉夫·拉齐维乌亲王手中承租地产。幼年迈蒙在塔木德学习展现长才。迈蒙父母因将迈蒙许配给2个不同的少女,以寻求她们的嫁妆,导致陷入敌对的困境。11岁时,迈蒙最终与2名订婚对象之一结婚。妻子是来自涅斯维日的女孩。 14岁时,迈蒙已经成为人父,教授塔木德谋生。随后,迈蒙自修学习德语,在斯洛尼姆结识曾留学德意志的拉比斯洛尼姆的三松·本·末底改,借了末底改手上物理、光学和医学方面的德文书籍。迈蒙下定决心要继续深造。
1770年左右,迈蒙前往朝圣梅泽里奇的场院。[6] 迈蒙嘲笑梅泽里奇的跟随者的狂热,指责梅泽里奇操纵他的跟随者。 [7] :30 迈蒙还写道,梅泽里奇的思想比他在儿童宗教学校学到的“更接近正确的宗教和道德观念”。 [7] :30”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迈蒙离开了家乡,前往德语区。 1778 年,迈蒙定居柏林,但因持有迈蒙尼德的《迷途指津》的评论手稿,而遭到驱逐。后来,在汉堡,迈蒙尝试皈依新教,但因承认缺乏对基督教教义的信仰,而失败。[8] 1780年,迈蒙重回柏林。迈蒙深交摩西·门德尔松,从而进入柏林哈斯卡拉运动的圈子。[6] 门德尔松将迈蒙介绍给柏林的富有犹太人,从而使迈蒙在求学期间能依靠他们的资助。迈蒙沿着莱布尼茨、沃尔夫和门德尔松的路线,致力于哲学研究。
1783年,由于迈蒙公开的斯宾诺莎主义,门德尔松要求迈蒙离开柏林。在前往汉堡、阿姆斯特丹后,返回汉堡,迈蒙开始就读阿尔托纳的Gymnasium Christianeum。就学期间,迈蒙增进了自然科学知识和德语水平。 1785年,迈蒙前往柏林,最后一次见到门德尔松,然后搬到德绍,最终定居在布雷斯劳。在布雷斯劳,迈蒙尝试学习医学。
分居多年后,迈蒙的妻子莎拉在长子大卫的陪同下,设法在布雷斯劳找到了他。她要求他返回立陶宛,否则离婚。迈蒙最终同意离婚。
1787年,柏林,迈蒙开始了解康德哲学。1790年,迈蒙发表了《先验哲学论文》 (Versuch über die Transcendentalphilosophie),反对康德体系。康德似乎认为迈蒙是他最精明的批评家之一。 [6]1791年,迈蒙发表了对迈蒙尼德的《迷途指津》的评论 《指南之山》(גבעת המורה)。 1792年3月,出版自传(Lebensgeschichte)。
1795年,迈蒙搬到下西里西亚,西里西亚贵族冯·卡尔克罗伊特伯爵 (Count von Kalckreuth,1766-1830) [9]的庄园。1800年,迈蒙死于酗酒,享年48岁。[10][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