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围岛广州市的一座江心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珠江沥滘水道与官洲水道之间,西北方毗邻生物岛、东北方毗邻长洲岛,面积17.9平方公里,是广州大学城小谷围街道的所在地。

命名

Thumb
1841年绘制的珠江地图。其中,“French Is.”为小谷围岛,“Dane Is.”为长洲岛,“Whampoa Is.”为琶洲岛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第二卷〈地语〉中说:“下番禺诸村皆在海岛之中,大村曰大箍围、小曰小箍围。”[1]下番禺所指的地区,是现在番禺区的大部分镇街。下番禺地处珠江河网地带,四周环水;水道像木桶铁箍,将四乡箍围起来,形成岛国。新造镇下属被新造水道、黄埔水道包围的原南亭、北亭等自然村形成的小面积海岛,称之为“小箍围”。由于“箍”与“谷”的发音相近,且下番禺物阜民丰、谷围满屋,人们往往将“箍围”读作“谷围”,由此得名“小谷围”。[2]

一口通商政策施行时,法国船只在此停靠并经此进入广州城,小谷围岛由此得名“French Island”(法国岛)。[3]

历史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小谷围岛上建有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资福寺(遗址位于今北亭村云梯里)。五代十国时期,小谷围岛是南汉皇帝的后花园及狩猎场所在地[4]。据考古发现,南汉曾在小谷围岛北亭一带大兴土木,修建行宫“昌华苑”,又先后在岛上建设了码头、道路、桥梁、练兵场等设施,宋灭南汉后大部分被毁。高祖刘䶮、南汉烈宗刘隐的陵墓也设于此,现已辟为南汉二陵博物馆

南宋末年,中原人因躲避战乱南迁,小谷围岛开始有居民聚居,到明朝时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落,包括南埗、贝岗、郭塱、赤磡、诗家山、穗石、大塱、北亭、南亭、鹭村、练溪、大湴、新坑,俗称为“连路十三乡”。其中,岛上的官山墟(现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一带)是附近二十四乡的货物集散地,农贸往来兴旺,有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彬社书院”[5],每年五月初二的“官山景”是番禺有名的龙舟竞渡活动[6];北亭村的刺绣业兴起于明清时期,被视为广绣的发源地及最重要的产地,以至于坊间一度流传“广州派花(发订单)、北亭绣花”的说法[7]

2001年3月2日,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共43.3平方公里用地被选为广州大学城的选址。2002年6月10日,广州大学城征地拆迁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广州大学城建设正式启动[8]。因广州大学城建设,原小谷围岛原有的南亭村、北亭村、穗石村、贝岗村、郭塱村、练溪村6个行政村近1.4万村民[9]按规划分批迁移,其中郭塱村除保留位于现中心湖内的郭氏宗祠、练溪村除保留11栋建筑[10]建设广州大学城博物馆[11](后改名岭南印象园)以外被全部拆除。拆迁后,小谷围岛仅保留南亭村、北亭村、穗石村、贝岗村部分区域,大部分村民于2003年5月迁往新造镇谷围新邨内。

2004年8月24日,广州大学300多名学生作为首批学生入驻大学城[12];8月30日,广州大学城正式宣告开园[13]

交通

地铁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