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前明新宫
台灣澎湖縣廟宇,位於白沙鄉城前村,主祀關公、朱府王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城前明新宫(台湾话:Siânn-tsîng Bîng-sin-kiong),前身城前保龙宫,台湾澎湖县庙宇,白沙乡城前村公庙,瓦硐澳角头庙之一,主祀文衡帝君与朱府王爷。[1][2][3]庙宇法师流派为“普庵派之玉皇敕旨雷令支派”。[4]:60–62
沿革
“城前”位于北山屿南端,与澎湖本岛马公市的“后窟潭”、“西卫”隔海相望。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间,明军为驱逐据守妈宫风柜尾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军队,故于北山屿港底与镇海[5]:132、大山屿红木埕(约今白沙乡讲美村与镇海村、马公市朝阳里)一带筑造石城,以围堵、阻断航运方式,达到荷兰东印度公司放弃风柜尾城之目的。[6][7][8][a]
“城前”位于明军筑城所在地的南方,故而得名“城前”,此外早期尚有“城后”、“城顶”等异称;台湾清领时期乾隆32年(1767年)付梓的《澎湖纪略》中[9],该地已载作“城前社”;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两度被讲美村、镇海村不同的村庄合并,后又独立一村维持迄今。[10][3]
根据城前明新宫内立于民国77年(1988年)的碑文所述,明新宫前身为土地公祠,初名保龙宫,日治时期大正13年(1924年),善士萧亨发鉴于香火络绎不绝,乃贷款重建新庙,并将庙宇迁建于今址,新落成的庙名也更易为“明新宫”。[1]
同年,城前另有一陈姓善士在海上遇难、幸而得布袋嘴的朱府王爷显灵庇佑而脱险,为表达神恩铭谢之意,遂雕铸朱府王爷金身,迎奉至明新宫孜座。[1]
大正14年(1925年),逢代天巡府游经隘门(今湖西乡隘门村)海岸,城前弟子前往迎驾,明新宫增祀李府千岁、池府千岁。[1]
民国49年(1960年),城前明新宫倾圯、受白蚁所害,村人萧佛赞、欧其杯、林祯益、林天赐等重建庙宇。民国65年(1976年),村庙复因老旧破损,又有林水龙、林祯福、萧正益、萧长万等发起重修募款,重建过程一度受限经费而停工,信女欧氏遂提议萧东清组织重修委员会,各处奔走戮力募款,聘请后窟潭大木匠师叶根壮(1932年-2014年)主持工程,明新宫终顺利于民国77年(1988年)竣工。[1][11]:33
图辑
-
御龙石
-
入口与庙名额
-
虎堵
-
神明厅
-
正殿神像
-
大符雷令
-
〈明新宫重建记〉,1988年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