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东教堂,正式名称为私立公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教堂,是一座位于台湾台东县台东市的天主教教堂,是台湾第二座现代主义建筑,为天主教兴办学校公东高工的附设小堂[1][2]。学校本身由白冷会锡质平(Fr. Hilber Jakob)神父所兴办,教堂则由瑞士籍建筑师贾斯特斯·达辛登设计,始建于1958年,1960年落成启用,被誉为“台湾的廊香教堂”。[3]
1953年,锡质平应天主教花莲教区主教的请求来到台东评估当地状况。后则决定留下来实践传教理念。这一行动使瑞士的天主教白冷外方传教会与台湾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1957年,锡质平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而创立了技艺训练中心,后在积极奔走及筹划募款,并借助瑞士及德国的公益团体捐助,邀请了瑞士建筑师贾斯特斯·达辛登为公东高工内部的各项建筑进行设计。同时邀请瑞士技师工会的会员前往台湾兴建建筑。派遣了木工师徐益民(Peter Hösler)、技工师李济民(Paul Lienert)、水电师白启民(Werner Berger)以及水泥匠易尔格(Ruedi Ilg)等人前来协助。[4]
1958年春季,公东高工的大楼开始建造,包括寝室大楼、学生活动中心、圣堂、餐厅和教职员宿舍在内的建筑则于1960年完工。成为世界较早的清水模建筑之一。[5]建筑兴建之时,校舍四周仍是一片田野,因而成为当时台东县最高的建筑物。[6]
为了节省建筑经费,达兴登采用板结构作为公东教堂大楼的主体设计。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将各种不同需求的空间结合在一起。一至三层的楼层空间呈现出相当理性的风格。[7]在1999年921大地震及2003年的331大地震后,公东教堂部分建筑毁坏而一度被列为危楼,并于年底登录为历史建筑。2004年,公东教堂正式进行建筑检测,并于2007年由公东校友黄秋永捐助修护经费,于2010年4月完成结构补强,于2011年起重新使用。[8]
2017年,公东教堂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世界重要现代建筑票选名单,更是台湾当代建筑唯一入选作品[9]。2020年,据ettoday旅游新闻所报导,已被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评选为“世界30栋重要现代建筑”。[10]
2022年,由于建筑因缺乏维修导致墙面剥落、钢筋锈蚀等情形[11]。在协助争取文化部补助2400万元后则展开修复工程。[12][13][14]
公东教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板构造,楼板采用无梁板的设计,墙面则是以清水混凝土制成,厚度约为25-30公分,而楼板的厚度约为18公分左右。建筑上运用挑廊作为遮阳设施,水平的钢筋混凝土墙面上有出水口,而建筑的另一侧则采用垂直的钢筋混凝土遮阳板,这是一种简单的遮阳结构。
在室内规划格局共有四层,其中一楼是为教学用实习工厂、二楼作为上课教室、三楼则为学生宿舍与寝室和锡神父的办公室,而教堂则坐落在顶楼,可沿着右侧由板构成的半室外楼梯走到顶层进入,地板铺设著红色方块砖,长条状的椅子设计简洁。圣堂的剖面顶部呈斜角,类似薄板的板梁平行并列,中轴处的垂直板梁横跨至圣坛,这种设计使得来自顶部天窗的光线间接洒入,达兴登同时运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现代建筑论述。对于一至三层的世俗空间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功能论概念。借由整合各种不同的空间需求实现了结构、空间和形式三者的明确统一。
四楼的教堂空间为了反映宗教用处而放弃了理性原则,而采用情感性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设计。则充分运用斜面屋顶及粗面水泥的墙面、营造出一种厚重、幽暗、充满宗教象征性、静谧沉思的圣堂空间。右侧墙面一整排运用彩色玻璃设计出的“耶稣十四处苦路”图,这种手法与勒·柯布西耶在1950年代在廊香教堂与拉图雷特修道院中所运用的空间设计相似。[15][16]顶楼高竖的十字架由台湾杉打造,是黄清泰领着学生共同设计。
建筑师范毅舜曾指出公东教堂的艺术表现手法依然相当“前卫”。这可能是因为公东教堂远离欧陆,设计者因此敢于大胆实验。[17]
祭台背后设有一座基督苦像,祭台中央雕刻着象征赎罪的羔羊,经过献祭后,呈现出不似传统的十字架,而是以生铁铸成头戴荆棘、露出肋骨并以红宝石点缀钉痕的铁雕基督像。[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