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兰(挪威语:Kristoffer Fotland,1905年3月10日—2006年8月7日),是一位挪威籍的医生与传教士,他的专长是在小儿麻痹治疗。
他曾在中国大陆与台湾行医多年,是屏东基督教医院的创办人之一,获得第七届中华民国医疗奉献奖,1975年获得挪威国王颁发最高等的“骑士圣奥拉夫勋章”,1968年获蒋介石接见,获得“发扬服务精神”奖牌。
他的次子傅吉安(Geir Fotland ),常年定居在台湾,曾是挪威新闻驻台湾的记者;孙子傅龙(Lars Fotland)曾在成功大学就读并学习中文[1]。
简历
傅德兰于1905年生于挪威的蒂默。1932年,在奥斯陆大学医学院获得学位后,曾在乌勒沃奥斯陆大学医院与挪威国立医院服务[2]。
1935年9月16日,挪威协力差会派傅德兰至中国大陆传教行医,接替于1926年在当地病故的韩士坛(Uristaan Hannestad)医师,在张家口西豁子重新开设了“Edvard Gervard纪念医院”(中文名为博爱医院)。[3][4]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察哈尔省被日本占领,其后成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一部分。在当地的日军曾一度将各教派的宣教士一并关押在博爱医院,但傅德兰仍持续为病人治疗,终至自身感染伤寒一度命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傅德兰于1946年返回挪威,但不久中国再爆发第二次国共内战,而傅德兰仍再赴中国行医;1948年,刚结婚3天的傅德兰与妻子自挪威乘船,1949年抵达香港时,得知中共已经控制察哈尔省,并关闭所有宣教所时,傅德兰转往云南继续工作;然而卢汉投共,傅德兰夫妇被中共驱逐出境[5]。此后,傅德兰转往台湾。
抵达台湾后,他先在马偕医院服务,在当时台湾北部的台湾原住民部落进行巡回义诊。7年后的1956年,美国行道会捐赠在屏东的“毕士大诊所”给傅德兰与毕嘉士(Olav Bjorgaas, 1926–2019)医师接手,并改名为“基督教诊所”,即为日后的屏东基督教医院前身。1957年,他又和毕嘉士深入南台湾偏远山区,如雾台、好茶村、牡丹村做免费医疗;1960年,他也曾至南投埔里基督教医院协助。在台期间他更曾巡回全台各地行诊,甚至包括金门。[6]
1970年,他年满65岁退休回挪威,但之后又曾在1974与1979年两次自费返台传教。
相关著作
- Harald Stene Dehlin. Kirurg-misjonæren Kristoffer Fotland. Luther. 1980. ISBN 978-82-531-3239-6.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