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在德意志1848年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召开的第二届东德人民大会上,决定由德国人民会议重新组织全德国起草民主德国宪法并制定国旗。当时的东德国旗有三种方案,一是一面红旗,二是黑-白-红三色旗,三是黑-红-金三色旗。红旗是国际劳工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也是德国十一月革命被资产阶级放弃的旗帜,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另一个方案是威玛共和国的黑-红-金三色旗,由于让人联想到软弱的威玛共和国以及当时的失业和社会危机,苏联方面否定了这一方案。最后剩下的是黑-白-红三色旗,这面旗帜曾是1943年二战期间苏联领导下的德国反纳粹组织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的旗帜,苏联方面为这一组织选定了旧德意志帝国的三色旗,以作为反对纳粹万字旗的象征。
1949年第三届人民大会上,东柏林市长弗里德里希·艾伯特重新提出了黑-红-金三色旗方案并在1949年5月30日通过,1949年10月7日东德成立时正式成为国旗。[1]
1949年至195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国旗完全一致。1959年10月1日,为了与西德国旗相区别,东德政府在国旗中心添加了由锤子、圆规和谷穗组成的东德国徽,象征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联盟。[2]
直到1960年代末期,东德国旗被西德官方称作“苏占区旗帜”(Sowjetzonenfahne)。此时在西德和西柏林展示这面旗帜将被视为违宪和扰乱公共秩序而被西德警察阻止乃至逮捕,即使在国外升起东德国旗也会招致西德的抗议。最终随着东方政策的推行,1969年7月22日西德政府下令“警方无需制止使用民主德国国旗和国徽的行为”。
由于1972年前东德未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在奥运会等体育赛事中,东西德的运动员在同一队伍——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联队代表团参赛。东德奥委会拒绝使用西德旗帜,而西德奥委会拒绝更改黑-红-金三色旗。最终达成的妥协方案是使用中心有一个白色奥林匹克五环的黑-红-金三色旗。1972年东德加入联合国,两德互相建交,东西德代表队遂开始在各自国旗下参赛。
1989年东德巨变后,东德圆桌会议组织起草新东德宪法并制定新国旗。当时的方案是继续保留黑-红-金三色旗,而将国徽换为著名的东德政治反对运动“铸剑为犁”标志。[3]但在两德统一的形势下,东德停止独立存在,新国旗草案亦无果而终。
|
1949-1959年的东德国旗,与西德及现今德国的国旗相同 |
|
|
德国联合代表队旗(1960年-1968年) |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旗帜 |
|
|
柏林墙倒塌后,部分东德民众将东德国旗中的国徽部分剪去,做为支持德国统一的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