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甲骨文契文甲骨卜辭龜甲獸骨文),主要勒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拉龜甲或獸骨上契刻個文字,勒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個成體系個商代文字個一種載體,但大部分還沒有被釋讀出來。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勒漢字發展個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個書體。

出土發現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個甲骨上發現甲骨文。安陽城西北個小屯村,勒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個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個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約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個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個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價值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東亞最早文字。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