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朱元璋(1328年10月21號—1398年6月24號),本名朱重八,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 - 1398年在位)。性格暴躁多疑,擅長權術鬥爭搭排擠對手。渠出身鳳陽歉漏人家,開創個八股取士制度,成為科舉控制讀書人個樣板。
明太祖 | |
---|---|
明朝第一代皇帝 | |
![]() 明太祖袞龍袍像 | |
首都 | 京師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 |
皇宮 | 明故宮 |
年號 | 洪武 |
姓名 | 朱元璋 |
別名 | 朱興宗 |
出生年 |
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 1328年10月21號 |
出生地 | 濠州鍾離之東鄉(今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之燃燈寺村) |
立儲 | 朱標 |
逝世 |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日 1398年6月24號(69歲) |
逝世地 | 南京皇宮之西宮 |
廟號 | 太祖 |
諡號 |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 大聖至神仁文義武 俊德成功高皇帝 |
陵墓 | 孝陵 |
父親 | 朱世珍(追尊明仁祖) |
母親 | 陳氏(追尊淳皇后) |
皇后 | 孝慈高皇后馬氏 |
貴妃 |
成穆貴妃孫氏 江貴妃 趙貴妃 |
妃 | 朱元璋后妃 |
其他位號 | 淑妃李氏等 |
兄弟 |
大哥朱興隆 二哥朱興盛 三哥朱興祖 |
姊妹 |
太原長公主 曹國長公主 |
皇子 | 共26人 |
皇女 | 共16人 |
小辰光
朱元璋生勒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1328年)9月18號未時。爺名字朱世珍。娘名字陳氏。朱元璋祖籍來拉江蘇沛縣,祖宗勒到濠州(今朝安徽鳳陽)定居。因為生個辰光,人里蟲爬起,乃末原名蟲扒,後首來勒拉皇覺寺再畀名字改成重八,朆多少辰光貤改朱興宗。搞元末農民起義後名字改朱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小辰光幫地主牽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個爺娘、兄弟先後過輩,嘸不辦法只好到皇覺寺去做和尚。
朱重八箇個名字,意思是「雙八」,是元朝對賤民個出名字個方法,朱重八個伯兒,名字朱四五。也是箇意思,從名字裡也反映出朱元璋生得歉戶。
紅巾軍時期
至正十二年(1352年)渠個朋友家湯和寫信畀渠勸渠當紅巾軍,投奔郭子興,後晚佢指揮指得好,朆多少時長便從小軍官升到元帥,還討郭子興個養囡馬氏做老安(就是後首來有名個馬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打落集慶,畀箇蕩地當自己個大本營,名字改應天府。
吳王時期
朱元璋採取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個建議,用穩健進攻個措施,畀徐壽輝、陳友諒搭張士誠個勢力打倒。至正廿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韓林兒個封,做吳國公。1364年自封吳王,就勒一年頭浪畀小明王沒死勒長江里向。
建都開國
至正廿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1月23號),朱元璋來勒應天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改應天"南京",改開封"北京"。同年閏七月,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朝滅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服雲南,中國大致一統。
分封功臣諸子
洪武元年,大封諸將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勛。分別為: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歧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宋國公馮勝、宣國公李善長。而後又追填封胡大海為越國公、追封英勇戰死的丁德興為濟國公、湯和為信國公、馮國用封郢國公。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初十日,朱元璋命於雞鳴山立功臣廟。當時渠告諭中書省臣:元末政亂,禍及生靈。我倡義臨濠,以全鄉曲。繼率英賢渡大江,遂西取武昌,東定姑蘇,北下中原,南平閩廣,越十有六載,始克混一。每念諸將相從,捐驅戮力,開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報。追思功勞,痛切我懷。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廟,序其封爵,為像以祀。人孰無死,死而不朽,乃為可貴如諸將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無窮之榮;身雖歿而名永不磨滅。六月初三日廟成,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以徐達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趙德勝、耿再成、華高、丁德興、俞通海、張德勝、吳良、吳楨、曹良臣、康茂才、吳復、茅成、孫興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虛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傑、耿再成、胡大海、丁德興七人配享太廟。此位次,屢經刪汰,並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單位次。
朱元璋一共有廿六子,嫡長子為皇太子,其餘儕分封為王,咦分封一個從孫為王,使之出鎮全國險要。一部分鎮守北方以防蒙古侵擾,稱邊王。渠搭東起遼東,西迄甘肅,各守據點,保衛邊疆,像燕王朱棣鎮北平(今北京)、寧王朱權鎮大寧(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縣大明城)、谷王朱穗鎮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稱為"守邊"九王。餘下則星羅棋布,分駐內地。如周王鎮開封、楚王鎮武昌、潭王鎮長沙、蜀王鎮成都、魯王鎮兗州等。諸王當中,北方邊王勢力頂大。如寧王有甲士八萬,戰車六千。而燕王搭仔晉王權力尤高,像中央派得去個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也它儕受渠節制,甚至朱元璋允許此兩王擴展渠搭個軍事勢力,軍中事大者方才奏聞,但該個也直接導致建文帝個靖難之變。
追擊北元
朱元璋多趟籌劃北伐蒙古來保障北方邊塞個太平。搿當中勝多敗少,還成功勒拉甘肅打敗過王保保、勒東北逼降納哈出、勒蒙古高原推為點活捉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必過1372年大將軍徐達率領個明朝精兵勒拉和林撥王保保打敗,朱元璋只好拿占領原個頭蒙古老窠個企圖放棄落。
刑罰過當
明朝穩定之後,朱元璋制訂着包括《大明律》勒內個一系列嚴格個典章制度,必過由於渠本人個性格搭仔經歷等多方面個原因,勒處罰罪犯個辰光,朱元璋往往並弗按照《大明律》個規定來施刑,而是大開殺戒。
因為渠自家出生苦人家,朱元璋落魂個痛恨魚肉百姓,徇私枉法個官員,規定過貪污60兩白銀就要判死刑,死脫仔還要接受剝皮實草之刑,就是死囚撥剝皮仔,剩下來個皮囊拿稻草塞勒許,做成人偶(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拿剩下來個皮囊充氣、定型,做成燈籠),來殺雞儆猴,剝皮實草之刑也撥朱元璋常用。
勒渠主政期間,處煞着交關貪官,包括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甚至為之郭桓案,空印案殺脫幾萬來名官員。交關官員儕是撥冤殺。而空印案本身撥認為是無中生有,是皇帝自家猜疑造成個。
由於朱元璋個吏治嚴厲,勒拉明初相當長一段辰光,官員腐敗個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同時,由於擔心皇太子朱標文弱,恐怕歇仔兩日弗足以駕馭虎臣虎將,為仔確保朱家天下個穩固,朱元璋勒邊務穩定之後開始大規模誅戮功臣,先後炮製洪武十三年1380年個胡惟庸案、洪武廿六年1393年個藍玉案等大規模個案件,株連人數達到4萬5千來人,包括宰相李善長,胡惟庸,汪廣洋,大將藍玉、傅友德、馮勝等開國功臣撥渠清掃一空。
體恤平民
朱元璋雖然對官員要求來得個嚴厲,一頭也交關注意減輕民間普通老百姓個負擔,勒拉主政辰光,基本浪實現輕徭薄賦,同時多趟救濟災民。社會生產力勒渠統治期間恢復弗少,人口數量穩定增長。
朱元璋生活苛苦,工作健勁,來勒南京皇宮裡向,嘸撥御花園,只有御菜園,里向種滿素菜,供撥皇宮。
皇后馬氏勒1382年9月17號過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勒應天皇宮。葬勒紫金山孝陵里。朱元璋遺詔46位嬪妃為渠殉葬。漢族終止仔一千來年個殉葬制度撥拉朱元璋重新啟動,一徑到明英宗辰光再咦廢脫。
對江南個打壓
由於江南人多數支持朱元璋個對手張士誠,讓朱元璋相當弗高興,所以攻下太湖地區後,朱元璋來勒交關長個辰光內對江南人進行打壓,包括強行遷移江南人口;拿江南富商,比方講沈萬三等,抄家流放;搞南北科舉,歧視江南讀書人等。江南人民對伊個政策相當弗滿,交關被伊強制遷到鳳陽個蘇州人每年冬天儕裝成乞丐逃往蘇州。朱元璋為達到拆分江南個目的,又設立所謂個「南直隸」,拿淮海、江淮、江南文化圈強行捆綁,有造成江南地區行政割裂,想用此淡化江南人對伊個抵抗。
家族列表
- 父親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 母親 淳皇后陳氏
- 兄弟姊妹
- 朱興隆,南昌王
- 皇后 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馬氏,宿州人,1382年死,活得51歲。父馬公母鄭媼(公與媼非正式名字),郭子興義女。
- 妃:
-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1374年死,活得32歲。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
- 淑妃李氏,壽州人,父李傑。
- 寧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興、郭英。
兒囡
兒
- 朱標,大兒,懿文太子 (孝慈高皇后出) ,逝於1392年,長子朱允炆撥立為皇太孫,繼明太祖帝位
- 朱樉,老二,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 朱棡,老三,晉恭王 (孝慈高皇后出)
- 朱棣,老四,明成祖 (碩妃出,但自稱孝慈高皇后出) 來源請求
- 朱橚,老五,周定王 (孝慈高皇后出)
- 朱楨,老六,楚昭王 (胡充妃出)
- 朱榑(1364年-1428年),老七,齊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達定妃出)
- 朱梓(1369年-1390年),老八,潭王(洪武朝自焚死)(達定妃出)
- 朱杞,老九,趙王(幼殤)
- 朱檀,老十,魯荒王 (郭寧妃出)
-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個,蜀獻王 (郭惠妃出)
-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個,湘獻王 (胡順妃出)
-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個,代簡王 (郭惠妃出)
- 朱柍,十四個,肅莊王 (郜氏出)
- 朱植,十五個,遼簡王 (韓妃出)
- 朱栴,十六個,慶靖王 (余妃出)
- 朱權,十七個,寧獻王 (楊妃出)
- 朱楩,十八個,岷莊王 (周妃出)
- 朱橞,十九個,谷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郭惠妃出)
- 朱松,一廿個,韓憲王 (周妃出)
- 朱模,廿一個,沈簡王 (趙貴妃出)
- 朱楹,廿二個,安惠王
- 朱桱,廿三個,唐定王 (李賢妃出)
- 朱棟,廿四個,郢靖王 (劉惠妃出)
- 朱㰘,廿五個,伊歷王 (葛麗妃出)
- 朱楠,廿六個。
囡
- 臨安公主,1376年下嫁韓國公李善長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 寧國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梅殷(淮安總兵官),1434年卒。
- 崇寧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幾薨。
- 安慶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歐陽倫。
- 汝寧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陸仲亨子陸賢。
- 懷慶公主,母成穆貴妃孫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寧,子王貞亮。
-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灤城侯李堅,1426年卒,子李莊。
- 福清公主,母安妃鄭氏,1385年下嫁鳳翔侯張龍子張麟。麟未嗣侯卒。永樂十五年(1417年)卒。
- 壽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穎國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 十公主,早薨。
-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東川侯胡海子胡觀(自縊死),1438年卒。
-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鎮,1455年卒。
- 十三公主,早薨。
- 含山公主,母高麗妃韓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後府都督事),1462年卒,壽82歲。
- 汝陽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謝達(前府都督僉事)。
- 寶慶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時,年3歲),1413年下嫁趙輝(南京都督),1433年卒。
-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興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參政,後改福州衛指揮使。
- 慶陽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壽春王之子)女,嫁黃琛(淮安衛指揮使)。
傳說
外部連結
Template:中國開國皇帝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