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也作磁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彩繪的物器,需經過高溫(約1200℃–1400℃)的內燒製。

奇美博物館典藏的「麥森風格瓷器座鐘」,為賦有「歐洲第一名瓷」稱譽的德國麥森瓷器英語Meissen porcelain於19世紀的產品。

原料純淨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時,會發出類似金屬相撞的清脆聲音。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窯爐內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而產生不同色彩,即窯變。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元素,且不透,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

而高級瓷器擁有遠高於一般瓷器的製作工藝難度,因此在古代精美瓷器常為皇室所收藏。作為中國特產奢侈品之一,千百年來瓷器通過各種貿易管道,傳到各個國家。精美的古代瓷器,會被視作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名稱

瓷器的英文名China與中國的英文名是一樣的,在目前的英語係國家,通常將所有陶瓷器都統稱爲「porcelain」,而「china」則專指精瓷,例如「fine china」、「bone china」。

歷史

瓷器起源於中國,後來傳到東亞其他國家,之後再傳到歐洲,最後再傳播到世界各地。商代中期已經出現了瓷器的前身"原始瓷器",真正成熟的瓷器約出現在東漢時期[1]。目前人們將發掘自河南鄭州商代(約前15世紀—前9世紀)的高嶺土彩釉器皿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瓷器。在東漢時期發展出較為成熟的青瓷製法。

中國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產國及出口國。宋以前高檔瓷器主要用於皇室的生活,在中國陝西省法門寺出土的越窯青瓷名品——祕色瓷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瓷器制藝的顛峰。宋代有五大名窯,北宋後中國瓷器製作工藝不斷上升,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大量瓷器出口至東南亞、南亞乃至歐洲、北非。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代表工藝品之一。

與之相對的日本,也在平安時代開始出現陶瓷藝術製造,結合日本發揚的茶道文化,不斷地出現瓷器的著名產地,先後有六古窯遠州七窯等瓷器名產地。而在安土桃山時代一段繁榮的茶道文化中,很多茶人如利休七哲中的牧村利貞日語牧村利貞瀨田正忠日語瀬田正忠古田重然芝山宗綱日語芝山宗綱同時也就是著名茶道瓷器的製作者。

「磁器」一詞最早見於唐代文獻,宋末以來,「磁」與「瓷」開始出現混用現象,元代景德鎮設立「浮梁磁局」亦用「磁」字。從宋代一直到清代,中國許多陶瓷主產地也使用「磁器」的「磁」字,如山東的「磁村窯」、福建的「磁灶窯」。北京、重慶等各地,也因陶瓷產品而有「磁器口」地名。[2]

製作

Thumb
清人《製瓷圖冊》描繪了燒造瓷器的全過程,上圖為其中展現制坯工序的一頁。

製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經過如下幾道工序:

  • 練泥:將瓷胎的原料——高嶺土瓷石經過磨洗、除雜揉勻後,調和成用於製作瓷器的瓷泥。
  • 製坯:經過模具等,將瓷泥製成所需要的瓷器外形,並將坯胎涼至半乾,再置於車盤,用刀旋削表面,保證瓷器外表的光潔。最後依照需要,使用材質不同(、骨、等材料)的雕花在外表刻出花紋。

通過對瓷胎上釉順序的不同,瓷器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種不同的種類:

  • 上釉:依照瓷器的幾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圓口瓷器(指通過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徑較圓的器皿種類)將瓷胎浸泡在釉漿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狀不規則的瓷器,採用吹釉的方式上釉。無論採用何種方式,保證釉漿的均勻分散,是重要的一點。
    •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國元代青花瓷器均屬此類。將顏料直接塗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進行上釉。由於顏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夠長期保存,並不易被磨損。但由於施加釉下彩將使顏料經過約1天的高溫灼燒,會導致部分瓷器顏色變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顏色變化較多。
    • 釉上彩:將未上色的瓷胎塗釉後放入窯內燒結為素瓷,待冷卻後再進行上色,並放入相對低溫(約700℃–900℃)的窯爐中進行二次燒結。這樣的做法能夠保證釉彩的花紋和顏色豐富多彩,但長期暴曬或使用會導致表面磨損,導致顏色脫落。

種類

瓷器與陶器的關係密不可分。當部分摻有高嶺土(或長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其他含有氧化銅氧化鐵氧化亞鉛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原料,在燒結陶器時,會自然在陶器表面結成一層薄釉(日本信樂燒最早就是這樣出現的。)

在中國歷史上,明代前中國瓷器以素瓷(沒有裝飾花紋,以色彩純淨度的高低為優劣標準)為主。明代以後以彩繪瓷為主要瓷器。另一個瓷器製作國家──日本,則因茶道文化,也發揚了其獨特的茶器。

造型

  • 碗 —— 茶碗、飯碗等;
  • 盤 —— 大皿;
  • 碟 —— 小皿;
  • 瓶 —— 壺形容器中,口小或者細長者。包括梅瓶、玉壺春、瓢形瓶、蒜頭瓶等,各類形狀;
  • 壺 —— 帶有出水口和手柄的容器;
  • 盆 —— 包括面盆、花盆等,較深的容器。

顏色

最早的素瓷依照顏色分類,有三種常見顏色:

彩繪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較為著名的有:

但聞名天下的唐三彩卻不是瓷,只是低溫陶器

產地

依照瓷器出產地點也有不同的分類。例如中國就有:

日本磁器

日本是亞洲除了中國以外第二大的瓷器生產國,日本的瓷器寫成磁鐵的「磁」器,而非中文的「瓷」,在日本保存有非常大量的瓷器名品,大多用於國際,尤其是對歐美國家的出口。

日本磁器一般以下幾種類型:

  • 濁手(正紅色塗裝的瓷器)
  • 金襴手(金色塗裝的瓷器)
  • 錦染付 (在瓷器邊緣塗上一定會帶有雲肩、菱形紋樣的瓷器)
  • 伊萬里焼(使用藍色和橘紅色的組合為主的瓷器,顏色鮮艷明快)
  • 九穀(以五種色彩而聞名,以青綠色、棕色、暗紫色、金色和墨藍色的組合為特點)
  • 砥部(日本的青花瓷,以藍色和白色為主,畫風非常卡通可愛)
  • 強化磁器(日本的現代高科技陶瓷,多用於陶瓷刀、廚具)

日本將從中國的宋朝引入的茶道,經過室町時代的發展,安土桃山時代的茶藝家的推動下,磁器成為了更勝於土地黃金的寶物,在江戶時代這些磁器完成日本化,並且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之一。磁器是日本茶道中較為高級的一類器具,比漆器或者普通陶器要名貴。很多日本的古董茶具就是磁器為原型,再加上歷史人物的典故而形成的,其中最著名的是 「曜変天目茶碗」,這種類型的磁器來自南宋的建窯茶盞,簡稱建盞,但是其燒製技術已經失傳。

目前日本磁器的名產地有:

  • 近江、甲賀信樂燒(shigarakiyaki)
  • 長崎有田燒(aritayaki)
  • 岡山縣備前燒(bizenyaki)等

歐洲

另外歐洲自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切恩豪斯調製出正確配方起,亦開始製造瓷器開發展出骨瓷等新型瓷器品種,如英國,就已建立起多個瓷器品牌。特倫特河畔斯托克號稱為英國瓷都。

台灣

200年代以來,均有台灣的陶人在持續研究燒製當代天目茶碗或建盞,企圖復活這個古代的技術,尤其屬臺灣鶯歌地區靖翁陶藝研究燒製時間最為長久。台灣所燒製的天目茶碗系列 —— 黑釉、兔豪、油滴、玳瑁、鷓鴣班、木葉天目等系列 —— 都能在1250度-1600度的高溫之下成現完美作品;其天目茶碗是以手拉胚的方式製作,並非是以注漿、旋胚、灌模成型的方式,製作茶碗。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